专家文章

继往开来 异军突起 ——南大一附院骨科迅速崛起纪实

刘家明
刘家明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凭着一股自我加压、勇于争先的韧劲,近年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多年低迷的发展状态下,创造了令人刮目的业绩。截至目前,一附院骨科病床达到 276张,拥有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肿瘤、修复重建、小儿骨科等7个亚专业,年手术量突破8000余例,手术量及手术难度不断创新高。发布时间:2015-08-31 00:53 来源:经济晚报

一附院骨科主任戴闽带领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千难万险,行者在前。

凭着一股自我加压、勇于争先的韧劲,近年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多年低迷的发展状态下,创造了令人刮目的业绩。截至目前,一附院骨科病床达到276张,拥有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肿瘤、修复重建、小儿骨科等7个亚专业,年手术量突破8000余例,手术量及手术难度不断创新高。

如果说,近年来一附院骨科人“拼出一条血路”在江西骨科领域崭露头角,那么未来,一附院骨科人将“闯出一条新路”在全国业内抢占一席之地。

改革 不畏艰难发展骨科亚专业

发生在一附院骨科的深层改革,始于2011年。

据了解,一附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最初只有10余张病床。经过几代骨科人的艰苦创业,至2011年前,骨科病床扩张到近100张,解决了许多临床实际问题,但学科建设发展相当缓慢。

“由于长期两个骨科并立,各设一个行政科主任,各自为政,力量明显分散,尤其是学科建设方面不能做到同步,甚至有些资源不能共享。专业的权威仅仅是个别人的权威,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因此在全省的知名度并不比其他兄弟医院高出一筹,在全国来讲就更加默默无闻。”一附院骨科主任戴闽介绍说。

2011年,一附院决定扩大骨科规模,走亚专业发展道路。同年,戴闽通过竞聘上岗,成为一附院骨科主任,结束了两个骨科长期并存的局面。一附院骨科率先在全省骨科界开始破冰之旅,探索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亚专业划分。

整合之初,按什么标准决定谁去哪个亚专业成了难题,一附院骨科最终确定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划分原则,主任医师不分亚专业,负责带三个亚专业小组;副主任医师固定亚专业,负责带本亚专业小组;主治医师及以下医师不固定亚专业,定期安排轮转。

“改革之初,总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不能由于少数人的反对就停滞不前。”戴闽表示,此次亚专业的划分,是一附院骨科学科建设的里程碑,犹如新生儿的分娩,虽有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

历经4年的摸索、发展、成熟,一附院骨科先后设有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肿瘤、修复重建等亚专业,今年又新设了小儿骨科专业。脊柱专业成立后,开展了上颈椎前后路手术、严重的脊柱侧弯矫形、脊柱肿瘤切除等一大批高难度手术,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形成了“亚亚专业”。其中,姚浩群副主任医师在全省率先攻破上颈椎“禁区” ,进入全国领先行列,目前全省近80%上颈椎病患选择在一附院骨科救治。

运动医学专业开始与关节专业在一起,随着发展的深入、成熟,不但脱离了关节专业,而且还单独成立了运动医学科,目前拥有医生5名,床位30余张,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亚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一附院骨科手术量大幅度提高,年手术量目前已突破8000余台,学科的整体发展优势逐渐凸显。

管理 以人为本调动全员积极性

随着科室的不断壮大,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成了难题。为此,一附院骨科除了遵循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了许多相应制度。

据了解,由于一附院骨科病人数量较多,工作节奏快,以往医生们在简单查房后便赶紧进手术室,导致病人及家属很难见到自己的主治医生,致使医患纠纷和医疗投诉时有发生。

为了腾出时间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骨科管理层决定将每天的交班时间提前至早晨7:30。“虽然在设立之初有不少医务人员提出异议,但在试行一段时间后,大家都适应理解了这项改革。”让戴闽感到欣慰的是,医务人员每天多付出半个小时,赢得了广大病人的认可和好评,从而减少了许多花在应诉和处理纠纷上的时间。

同时,一附院骨科独创性设立病区长一职,负责日常病区管理工作,既锻炼了骨干医生的管理能力,又使病区日常工作有序运转。每周四早晨的科主任、病区长、护士长、科秘书等相关人员的联系会议,作为骨科的最终决策机构,汇总一周各病区的主要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为了鼓励医护人员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一附院骨科先后制定了临床考核标准制度、科研考核标准制度。对每个小组一年来临床收治病人数、手术量、新开展的技术进行量化管理,对每个人一年来发表的文章、科研立项进行统计,每年年终进行总结评比。

改革不能光靠强制政策,还要从职工的利益出发。因此,在“罚”的同时,更注重“奖”,科室制定了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奖惩条例,对质控扣分落实到个人,并进行罚款,对获得医院荣誉的个人进行奖励。

“这些革新对骨科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治病人数量大幅增长。改革成果使职工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戴闽表示,有了好收入,职工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反过来更加支持各项改革。

人才 重点关照突出培养年轻医生

在新骨科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既要在短期内打造成江西省的骨科龙头老大,还要在区域性医疗中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最终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如何实现既定目标,人才建设是关键。“什么是人才?做得了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就是人才;什么是领导?指引得了方向,给得了方法,凝聚得了人心就是领导!”一附院骨科党支部书记黄山虎表示。

为此,一附院骨科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取其他省市骨科发展经验。近几年,先后派出多名人员到美国、日本、欧洲、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修学习,学习人员每次回来后都要在全科进行学术汇报。

同时,对新发展的专业进行重点关照,鼓励年轻医生投入到新发展的专业,比如对运动医学、骨肿瘤专业、小儿骨科专业,年轻医生如有志向,可以不需要轮转,加快促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新建的修复重建专业、小儿骨科专业,更是采取非常方法,将有兴趣从事本专业的医生从其他科调入骨科,优先派出进修学习,加快提拔优秀年轻医生带组。

对年轻医生、研究生、进修生的培养,除了日常的工作查房、讲课、病例讨论外,坚持举行“骨科沙龙”,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科研创新训练。据悉,一附院“骨科沙龙”每周二晚上举行,至今已持续了14年,成为骨科发展的“黄埔军校”。每个博士、带组医生、研究生都要进行讲课,并要求研究生的综述讲解需用英文,以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

求贤若渴的谦虚姿态和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带来的是人们对一附院骨科趋之若鹜的向往。截至目前,一附院骨科拥有近50名医生,其中高级职称医生20名、博士18人、博士后3人。其中,刘志礼荣获2015年全国中青年骨科十佳医师,张斌、曹凯入选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办的2015年海外进修项目。

近几年来,一附院骨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厅级课题4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1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SCI文章30余篇,参编主编著作10部,国家级、省部级论文200余篇。目前,拥有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

文化 狼性文化凝聚团队战斗力

“三流管理靠领导,二流管理靠制度,一流管理靠文化。”戴闽认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才是一个优秀团队的标志。

在加强骨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戴闽提出“狼性文化”,号召全体医务人员要有狼群一样的集体意识,每个人具备像狼一样不畏艰辛拼命工作的意志,像狼群一样无畏战斗、使猛虎也害怕的精神。“‘狼性文化’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对工作、对事业无止境地拼搏、探索;对待困难毫不留情地克服、消灭;在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戴闽表示,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狼性”精神是不行的,只有具备‘狼性文化’的团队,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狼性文化”将一附院骨科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号召力、战斗力的团队,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2014年,一附院骨科年出院人数、手术台数均比2011年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手术量就达3953台。其中,聂涛小组完成447 台,林尊文小组完成405台,最多一天要进行10余例常规手术。

同时,举办了艾溪湖乐跑活动、骨科梦想杯羽毛球对抗赛、梅岭登山等“同一个骨科,同一个梦想”系列活动,融合了各病区之间、医护之间的关系,使每个人都有“我是骨科人”的认同感,更增强了科室医务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

浓郁的科室文化,良好的学术氛围,使一附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形成了倾心工作、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每天晚上10:00以后,都可以看到许多既不当班、也没有手术的医生在病房忙碌。

“前不久,我们科一位年轻医生结婚,婚礼上小伙子对他爱人说,‘对不起!我和你说过最多的话,不是我不爱你,而是没时间’。”回想起那天参加的婚礼,戴闽动容不已。

团队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离开了个人,谈团队文化无异于舍本逐末。每当员工及其家人生病住院,骨科都会派人前去慰问。医生护士被医闹者无理打伤,科室会积极与医院协调,团结全科人员进行合理诉求,为受伤者讨回公道。 “心暖了,苦处痛处大家都克服着,真正实现了‘苦,并快乐着’。”黄山虎表示。

改革孕育生机活力,变化促进更大发展。目前,一附院骨科成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建设学科,江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人工关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关节外科青年医师俱乐部,江西省十佳青年荣誉单位,赣鄱人才555单位。同时,一附院骨科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重点建设学科,运动医学全省重点学科。

面对成绩,一附院骨科人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在全国骨科界占有一席之地。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