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媒体报道:记航空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陈国强

陈国强
陈国强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航空总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情系医学,德艺双馨

——记航空总医院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主任陈国强

本刊记者 叶 蕾 □ 周海粟 中国科技奖励杂志2012年10月刊,总第160期

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职责是培养人才;作为科室主任,他的职责是建设科室……多重身份占用了陈国强的个人时间,但他却自得其乐:“当医生是我一直以来的向往,患者的肯定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我因此而感到欣慰而幸福。”这是陈国强从医最大的心愿,是他传道解惑、培育新人秉持的宗旨,是他“医学人生”的写照,更是他在“功能微创神经外科”的舞台上为国为民的见证。

情系医学,结缘神外

临澧是湖南西北的一个小县城,陈国强小时候,这里并没有像样的医院。每次生病,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拉肚子,父母都带着他去找乡村医生。有一次陈国强不小心把胳膊摔脱臼,乡村医生给他一拽,敷了点药,没几天就好了。那时候就连走街串巷的江湖医生,在小孩子的眼里也高不可攀。父母见了他们都毕恭毕敬,逢年过节接他们来家里吃饭也是隆重招待。这个尊重医生的大环境,在陈国强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医学情缘的种子。那些总是在他危难时刻出现,为人们解决痛楚的医生,恰似神话故事里的“神仙”“圣人”一样令陈国强心驰神往。

若干年后,陈国强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考哪个大学?报什么专业?此时,父母告诉他,像医生这样,踏踏实实地掌握一门技术,稳定地过日子,走出家门体面而受人尊重,比什么都好。在父母的劝导下,打小对医生的崇敬与向往之情涌上心头,于是,陈国强报考了湖南医科大学。成绩优异的他被顺利录取,至此,像那些他小时候崇敬的人一样,陈国强走上了一条为病患解除痛苦的“医学人生”路。

进校时,陈国强的专业并不是神经外科,而是在当时受到偏见的精神科。在温饱都难以解决的上世纪80年代初,精神科并未受到重视,迫于无奈,陈国强调到了与精神科比较相通的神经外科,这一次偶然的选择,竟成就了陈国强的终身事业。

学校为陈国强打开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他看到了世界医学的发展,了解了神经外科的魅力。“神经外科是一门颇具挑战性的学科”,陈国强徜徉在神经外科浩瀚的知识中,贪婪地汲取着营养,如同一只饥饿已久的羔羊进入了水草肥美的草原,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

本科毕业后,陈国强被分配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这里,陈国强第一次为祖国的医学建设洒下汗水,同时也第一次领略了医生职责的庄严和国家对先进医学技术、设备的渴求。在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病人痛苦的表情、医院医生们敬业的态度、落后的医疗设备与技术让陈国强明白:原来医学道路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浪漫,医生职业虽受人尊敬,但背后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奉献和牺牲。

海外求学,开启功能微创之路

“功能微创”这个医学名词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还很陌生,但对陈国强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由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有自身的特点,诊疗方法也有别与一般的神经外科,截至目前,中国有功能神经外科医生的医院仍为数不多,而陈国强不但是功能神经外科的顶级专家。在中国,掌握这项最先进的“脑室软镜技术”的医生不超过 5个人,其中有两人,是他的学生。

回忆一路走来的快乐与艰辛,陈国强感触良多,其中在异乡求学的经历更是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神经外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CT机1971年才被英美科学家发明,核磁共振还没有出现,缺少这些高科技的诊断技术,人们对大脑的认识极其有限。陈国强回忆说,当时做手术基本靠医生的推测,觉得哪里有问题,就在脑袋的哪个部位打个大的洞,手术过程中完全凭肉眼观察,甚至要把手伸到脑袋里去掏出肿瘤。那时候神经外科手术中病人死亡非常正常,如果能救活一个,反倒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事。那时,陈国强便意识到,想要好好做研究、做手术,硬件条件必须跟上。中国没有先进的设备,就要引进、创造。

由于和国外交流多,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较早开始在神外手术中引进了显微镜,手术精细程度提高,需要在脑袋上开的口子小了,病人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1997年,陈国强被派驻日本医科大学学习一年,师从日本著名神经内镜专家上川秀夫教授和著名垂体瘤治疗专家寺本教授。初来乍到的陈国强被日本先进的手术设备与技术震撼,特别是神经内镜的学习让他兴奋不已,这条细长的黑色软管让他意识到,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病人头上的口子还可以开得再小一点,造成的创伤可以更小,病人的死亡率可以下降得更多。

归国后,陈国强将许多先进的手术方法带回国内,不仅承担卫生部科研课题(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还将内窥镜下微创手术应用到了神经外科的许多方面,开展了神经内镜下各种脑室疾病的治疗、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内窥镜辅助下锁孔微创切除听神经瘤、胆脂瘤及鞍区肿瘤等,并将内窥镜应用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减压手术中。他还在国际首创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不放置引流),该病的一次治愈率高,手术并发症低。

除了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日本医生做事的精细与严谨也深深打动了陈国强。由于手术过程非常细致,日本医生做一台手术花费的时间较长,尽量把创伤和出血量减少到最小。这种手术观念对陈国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逐渐意识到,一个大夫不求全能,只要在一两个方面上做到精和专、做到最好就行了。在神经外科,基本上和脑神经有关的所有手术陈国强都会做,但为了追求“精”和“专”,他选择了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治疗,以及脑室内窥镜手术作为自己的钻研方向。脑室内窥镜有软硬之分,软镜比硬镜更难控制,但灵活自如,对脑的创伤更小,治疗范围更加广泛。陈国强成为中国做脑室软镜的第一人。很多患有疑难性脑积水、脑出血等脑室疾病的病人,用传统疗法就要挣扎在死亡线上,但他用一根黑色软管,轻而易举地将他们解救了出来。目前,他每年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患者超过 1000例,是目前国内年手术例数最多、手术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最高的专家。

曾有人说,人生是由选择构成的,重大的选择点连接成线,便构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正是陈国强这一次次的选择,构成了他真实而辉煌的人生。2004年,他离开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从一个三级医院到二级医院,从一个知名医院到名气不大的医院,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只有他自己坚定地相信,是玉泉医院对神经外科发展的全力支持打动了他,在这里,他将有更加开阔的发展前景。

来到玉泉医院后,陈国强创建了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并担任该病区主任。现如今,陈国强率领其团队移师航空总医院,科室已成立6个专业组(立体定向功能疾病及癫痫治疗专业组,颅神经疾病治疗专业组,疼痛治疗专业组,脑血管病治疗专业组,脑肿瘤治疗专业组及神经内镜专业组)。自工作来发表文章 60 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 4 项(包括国家 863 、国家人事部归国人员科研基金、国家卫生部科研基金、首都发展基金重大项目),承担清华大学科研课题二项,有多项发明(头颅立体定向仪及体部靶向治疗系统),已获 4 项国家专利;近几年先后在美国、希腊、丹麦、日本召开的国际脑积水及神经内镜大会上发言。参与编写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肿瘤磁感应治疗、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室脑池疾病等著作。参与翻译尤曼斯神经外科学。

科室的人都说,没有陈国强就没有玉泉医院和航空总医院的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陈主任要求完美,总是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使科室逐渐发展起来。”陈国强的学生,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医生王晓松说。正如他所说,陈国强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如今,他付出和收获的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多。

为神经外科培植一抔净土

人生处处是偶然,但是偶然的背后却藏着很多必然。如果说陈国强结缘神经外科缘于偶然,那么他的在该领域的细心与执著则是他成功的必然。

王晓松说,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医生,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多到单位,先到个人网站上回答病人的咨询,然后出诊,其间做7至9台手术,然后晚上7 点多回家,如有特别情况可能更晚。周六、周日,基本上是全国各地到处飞,不是参与讲课就是指导其它医院开展手术。而陈国强就是这样一名医生,自打组建玉泉医院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以来,基本上全年无休。“他的时间全都属于患者,手机24小时开机,即便是深夜两点给他打电话,也总能找到他。”王晓松说。

陈国强总说,名利是虚的,只有患者的认可才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所以当很多医院都想方设法扩大科室,创造经济效益的时候,陈国强仍然坚持把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宁可不赚钱,也要考虑病人的长期预后和将来。在面对需要做颅脑手术的病人时,很多医院都考虑到为医院创收,建议病人采用钛板修补很小的手术骨孔,但陈国强确不这么做,因为这种钛板在高场强的核磁检查中会出现伪影或严重干扰,将来采用新一代核磁共振检查的话,病人可能不能做这项检查了。有时为患者省钱甚至会带来患者的误解,个别患者还质疑你们的收费比其它单位低,还不收红包,是不是你们的水平不如其它医院,遇到这种情况,陈国强只是泰然一笑,对患者解释说,你自己有权力选择你最信任的医院和医生为你手术。在陈国强心中,患者的利益始终排在首位。这种想法,也体现在他做手术的过程中。对待手术,他主张“又好又快,‘好’字第一”。所以他做手术,并不追求速度,而是将技术、耐心、细心要集中在一起,保持稳定状态,所以术后病人反应特别好。此外,在陈国强的字典里,没有“特例”这个词,凡是来找他看病的人全都一视同仁。所有病人都要排队,按照老人、孕妇等优先的原则依序看病,不能加塞。即使朋友有特殊情况,他宁可加班给他们看病,也不肯坏了规矩。因为这些坚持,科室的病人虽然最多,手术量最大,但从创收来说,总是排在最后。为此,陈国强遭过批评,受过质疑,但却从不动摇。

陈国强的坚持,让科室成为了一片净土。“我们当他的学生,虽然工作量很大,身体累,挣的钱不如别人多,但是心不累,心里坦荡。”王晓松说。这片纯净,安慰了科室医生劳累的身躯,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理解。所以在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很高,纠纷也很多的情况下,陈国强的科室里极少出现过医疗纠纷。“老百姓心里并不想闹事。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给他们推荐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全力解决病人想要解决的问题,在保证最好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都能理解我们。”这就是陈国强培植净土的秘诀。

让知识与技术薪火相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国强的执著和医者仁心,正如一株火苗,将科室其他的火星一个个点燃了。陈国强的理念,逐渐得到了全科室医生的认同,如今,在陈国强的带领下,科室所有医生都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每每遇到急诊手术,所有医生都抢着加班。因为科室的这种作风,尽管玉泉医院不做广告,但是经过口耳相传来这里求医的患者却是络绎不绝。目前,陈国强的科室年手术量超过1200例,占到整个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量的54%,其中陈国强的总手术量已经超过万例。

这些数字让国外的医生们看来是难以置信的。国外的一般大夫,一个星期只做2~4台手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医生一辈子做一千台手术就很不容易了。那么,陈国强科室的手术量是如何完成的呢?原来,科室有一大法宝——标准化。“该怎么检查,用什么材料,什么情况对应什么样的手术,包括术后怎么观察如何处理,我们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标准的预案。”陈国强所说的标准,已经成为了科室保证关键技术的一种制度,所有人必须遵守。“两位科室副主任也曾被我罚款,就连我自己也被扣过奖金。”在这种制度的规范下,大家分工明确,都按照标准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即便遇到意外情况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所以手术死亡率非常低。一向儒雅、谦和的陈国强,在执行标准化管理的时候毫不手软。在陈国强的以身作则与严格要求下,科室逐渐发展起来。 2006年~2010年,科室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论著17篇,国内排位第20位(玉泉医院在国内排位第10),个人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论著 13篇,国内排位第7位。

陈国强总说,能够取得现有的成绩,是因为有一只过硬的队伍。陈国强认为,科室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很重要的一环。作为科室的领导者,陈国强在多年的人才培养中呕心沥血、毫无保留,对学生们“放手不放眼”。与很多为了降低风险而采取保守教学的医生医生不同,陈国强总是给学生创造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把关。有些医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劝陈国强别“太傻”,陈国强则不以为然,甚至要求学生“一定要超过我,否则不承认他是我的学生”。学生中难免有一些缺乏经验的人,陈国强就给他做手术的机会,自己则在一旁把关,学生做不好的时候他再接过去做。“这样既不会出问题,学生也有信心了。”。在陈国强这种“放手不放眼”“学生一定要超过师傅”的培养模式下,很多学生成长起来,短短8年内就有7人学成后走出陈国强的科室,成为独挡一面的科室主任、副主任,每每想起这些学生,陈国强就骄傲的说:“我这里是主任培养基地”。

锐意创新谱华章

陈国强多年的坚持,换来很多令人敬佩的数字。他不仅将功能立体定向手术系统推广到全国几十家医院开展工作,而且独立开展各种立体定向术600余例;独立完成微血管减压术超过一万余例,国际首创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不放置引流);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室脑池疾病方面创造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领先项目。每年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超过1000例,目前达到1800例/每年。

其实,除了医生、科室主任,陈国强还有一个身份——科研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功能微创的概念,医疗水平不够,当时很多脑积水的病人都治不好。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这种手术易如反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国强见证并推动了我国功能微创神经外科相关技术的发展。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创新是陈国强最为推崇并为之努力的字眼。入行多年来,他发明了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多功能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先后帮助全国近50家医院开展了立体定向手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人事部归国人员科研基金一项、清华裕元医学科学基金一项,此外,还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科研基金专项、北京市自然科研基金等在内的其它多项科研项目。

更让他自豪的是,他的技术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成为国内唯一连续4年被世界脑积水协会邀请在国际年会上发言的中国专家。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刻骨铭心的医学情结,为了患者的健康与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陈国强始终坚持在战斗第一线。作为老师,他亲切和蔼,作为科室主任,他严苛认真;作为医生,他细心谨慎,作为科研人员,他敢想敢干。在这么多角色之间转化,是否觉得辛苦?又是什么让他执著多年?“患者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这就是陈国强的回答。在这条“医学人生”路上,他从不后悔,并将走得更长、更远、更辉煌。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