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张国营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大会上的演讲

媒体报道 2013-09-01
张国营
张国营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

一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创新系列学术讲座之五

张国营教授畅谈中医药防治疾病研究方法若干问题

5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中医药创新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中医药大学张国营教授作了“中医药防治疾病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的专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李昱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常务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司办领导、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科研人员及研究生近1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张伯礼院长发表讲话,刘保延常务副院长主持会议。

张国营教授是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现任临床DME国家培训中心主任、中医院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医学主任委员。张国营教授是中医药科研方法学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致力于引进、推广、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于中医药领域,积极开展中医候研究、倡导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积极推动中药临床试验的规范化。

他在报告中简述了中医药科研方法学的发展历程,开宗明义地指出医学科学是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科学,防治疾病、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是医学科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永恒命题。中医药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经历和发展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诊疗体系和方法,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同时,应用当代科学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中医药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近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史表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和成就,都与正确的科研方法学应用息息相关。中医药的发展与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中医没有方法学。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将赋予中医药研究全新内涵。赖教授用大量鲜活的例阐释了临床流行病学、循医学、统计学为核心的现代临床科研方法学对中医药疾病防治研究的作用,同时对PICOT模型的运用,“预防”与“防治”的区别,防治研究中“效能”与“效果”的定义、以亚健康和体质为主题的治未病研究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张国营教授就如何看待侯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中的因果判断、中医病因学的研究、效果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与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方法学对于中医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中医药的发展,亟待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且能够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适应的研究范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供稿)

张伯礼院长讲话

刘保延常务副院长主持讲座

张国营教授演讲现场

刘保延常务副院长为赖世隆教授赠送我院中医药创新学术讲座纪念牌

刘保延常务副院长为赖世隆教授赠送黄帝内经

刘保延常务副院长与赖世隆教授提问现场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