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中医心身医学学科带头第一人

媒体报道 2013-03-16
赵志付
赵志付

主任医师 心身医学科

广安门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2013年3月13日 北京商报记者 夏姗姗报道

心身医学发源于19世纪前叶,最早起源于德国,后传播到美国,在日本发扬壮大。在过去,中医界只有“七情致脖、“心身合一”、“天人合一”的传统理论,真正开始接触心身医学并形成学科体系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学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赵志付于200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心身医学科。

赵志付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文学巨匠曹雪芹、评剧创始人程兆才,还有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

赵志付幼年经历坎坷,10多岁便要挑起一家子的生计。曾几何时,他颇为羡慕有一手医术的坐堂大夫,能治病救人,还能养家糊口,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行医济世的种子。而他此后走上中医之路,与当时当地颇负盛名的老中医赵德发颇有渊源。

上世纪60年代,那位赵老中医已经60多岁了,是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的研究员。在赵志付幼年的印象中,当地很多人都找他看病,他对情志致病颇有研究,用中医的方法临床效果极好,备受欢迎,在他的诊室前常常排起长长的队伍。赵志付也曾带父母找他看过病,对他非常崇拜,便立志学医,希望成为赵大夫那样的名医。

赵志付从1965年开始正式学医,那年他15岁,期间经历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唐山大地震等,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和肉体上的心身之苦,更是坚定了他学习中医的决心,特别是对心身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后参军做医务工作,又上了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到国外留学,漫长的学医经历使赵志付对情志致病与心身医学研究有了更明晰的方向。1986年攻读博士期间,他撰写的“七情因素与胆囊炎”论文入选首届全国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其中关于中医心身论治的阐述引起广泛关注。而后业内兴起了对中医心身学科研究的热潮。

1988年,第二届全国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心身医学会成立大会召开,他被选为中医心身医学学组组长并任中国心身医学会常委。但中医心身医学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在成都召开的国际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次全国心身医学学术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国际心身医学权威人士提出“世界心身医学要向中医学寻找智慧”的口号,中医心身医学组升格为中国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会,赵志付被选为理事长。随后,1997年和1999年赵志付曾两次邀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心身医学内科久保千春教授来广安门医院进行中日双边的合作交流,开始了中医心身医学科的建设和探索。

2000年,在赵志付的带领下,全国第一个中医心身医学科室在广安门医院创建。据他回忆,在科室成立之初遇到一位大爷来看头晕病,他曾辗转在国内许多家医院,其中不乏知名医院,但均不见成效,而后听闻这个独特治疗方法前来就诊,服药后很快见效并被治愈。事后他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这件事让他倍受鼓舞。

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赵志付创立的中医心身医学刚柔辨证理论为科室诊疗理论基础,已诊治10余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形成了一套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心身医学刚柔辨证诊疗规范。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