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任医师 周围血管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元旦已过,春节的脚步渐近。中国人十分注重岁末,许多事要在岁末了结,许多人情要在年尾维系升温,于是,聚会宴请不断,人们奔走在各个酒楼,有些社交达人一天甚至要赶五六场饭局。一些与吃有关的疾病也呈高发趋势,痛风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
现代人健康意识很强,也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很多人每年都要做体检,做体检就会查血尿酸,当体检报告上提示血尿酸正常,就很放心大胆,然而,即便是血尿酸不高,大吃大喝之后也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这其实可能就是痛风了。大家要当心了,不要受血尿酸指标的迷惑,因为它不是确诊你患痛风的金标准。
血尿酸正常,却被诊断为痛风
上周一上午,郑州市民焦先生因右脚趾关节剧烈疼痛,步履蹒跚地走入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崔公让教授的诊室。焦先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有发作。焦先生说,最近一次发病是在两天前,右脚趾关节剧烈的疼痛将他疼醒,焦先生去家附近的医院就医,医生怀疑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焦先生纳闷,以前腰椎间盘突出发病从未这么疼过啊。也有其他医院医生怀疑他是痛风,但抽血查血尿酸值,只有217μmol/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49~417μmol/L,成年女性 89~357μmol/L,60岁以上男性正常值为250~476μmol/L,60岁以上女性正常值为190~434μmol/L),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焦先生没被确诊为痛风。崔公让教授观察焦先生足部病变后,发现他右脚除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外,其余足趾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遂建议焦先生做64排双源CT,检查发现焦先生双手、双足关节及周围大量尿酸盐结晶沉淀产生。于是,崔公让教授诊断焦先生为痛风性关节炎。
周口西华的徐女士今年55岁,她从去年开始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手指屈伸困难的现象。去当地几家医院就诊,诊断不一,有的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的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她先后服过多种药物治疗,效果都很不好。无奈之下,她慕名前去找到崔公让教授。崔公让教授问诊时,观察到徐女士的双手除拇指外,其余手指关节出现肿胀,皮肤暗红、粗糙。第一关节背侧皮肤加厚、隆起,肤色光亮,皮肤纹理消失,崔公让教授怀疑她是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淀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经64排双源CT尿酸盐结晶分析软件检查发现:徐女士双手、双脚多关节尿酸盐结晶沉淀,但抽血查血尿酸值,检验值在200μmol/L以下。崔公让教授遂按照痛风给徐女士进行清热去湿的治疗,一周后,徐女士复诊时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手指活动自如。
45岁的李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经常有应酬,通常吃些海鲜,喝些酒。一天晚上,李先生突然感到左大脚趾内侧红肿热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大早,李先生就找到崔公让教授,崔教授诊断李先生为痛风,为他开了清热解毒化淤的中药,服药当天晚上,李先生就感到疼痛明显缓解,两天后基本不痛了。过了几天去复诊,崔公让教授让李先生做了64排双源CT,检查发现,李先生的双手、双脚多发性尿酸盐结晶沉淀,但其血尿酸值仅为360μmol/L,并未超出正常值。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一种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年来,很多医生都以血尿酸的超标作为诊断痛风的重要依据,甚至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然而,临床实践中却出现类似于焦先生、徐女士、李先生等许多病例,可见,血尿酸不能作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
早期痛风患者,指纹会发生变化
要想知道如何确诊痛风,那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痛风是怎么一回事。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能源之一,摄入人体的蛋白质经过分解会合成嘌呤,嘌呤是机体重要物质,参与细胞代谢,嘌呤的转化物是尿酸,尿酸是会溶于水的,约2/3随尿液排到体外。当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高嘌呤的食物,人体内的尿酸势必增高,超过代谢能力之后,尿酸就会结晶,并随血液到全身各处,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发组织异物炎性反应。痛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发作时,病人会感到身体各关节部位剧烈疼痛,但这种疼痛也不会持续很久,一般不会超过7天疼痛就消失了,这种疼痛来得快去得快,就像一阵风一样,所以叫痛风。
那么,为什么同样患了痛风,有的人血尿酸不高,有的血尿酸高呢?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医师楚天舒告诉记者,血尿酸在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关节处沉积得多了,血液中的尿酸值就低了,有三成的痛风病人测血尿酸值并不高,所以不能以血尿酸是否超标作为确诊痛风的标准。
崔公让教授说,人体血尿酸值骤升、骤降时痛风性关节炎均可发作。当人们的饮食结构突然发生改变,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或者情绪、天气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血尿酸值骤升。蛋白质摄入过多导致血尿酸值增高,这个好理解,情绪和天气突然变化怎么会引起血尿酸值增高呢?原来,这是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前面谈到嘌呤的作用是参与细胞代谢的,当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就会产生大量嘌呤,嘌呤过多,其代谢产物尿酸势必增多。
痛风不仅能够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还可出现关节永久性破坏,并且可以引发肾脏损害,甚至尿毒症,这种肾脏损害是药物治疗不可逆转的。除此之外,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等疾病也与痛风如影随形。正是由于痛风的复杂性,对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因此痛风被称为“疾病之王”。
崔公让教授告诉记者,血尿酸正常也可能是痛风,血尿酸检测仅仅是诊断痛风的一个参考值。崔公让教授在诊断痛风时要观察患者的手指指纹变化,早期痛风患者指纹会发生变化,通过指纹变化诊断痛风的研究,已经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国家重点支撑课题项目。
崔公让教授说,64排双源CT可以检查组织间隙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淀,它可以取代关节腔穿刺作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64排双源CT成像原理是利用相互垂直的两个球管发出两种不同能量的射线,进行同步螺旋扫描,并对不同密度的物质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三维成像的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组织的情况。
大量的国外文献证实,双源CT是目前唯一高精确度诊断痛风的影像方法,对于不明原因单关节肿痛可以做到很好的鉴别,但国内对此尚缺乏更多的报道。
高蛋白饮食,让痛风“刮”进寻常百姓家
痛风被称为帝王之疾、富贵病,在古时候,只有生活条件优越的帝王、达官贵人才会患此病,且病人多为男性。然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痛风成为普通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崔公让教授通过对数百个病例的研究发现,痛风可能出现以下特点:
1.痛风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2.女性痛风的发病率并不低;3.痛风的发病率上升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极大关系。
人体所需的三大能源物质是:蛋白质(10%~15%)、脂质类(20%~30%)、碳水化合物(55%~65%),随着健康素养的增强,人们普遍认识到,高脂质类食物会引发高脂血症而要少吃,但高蛋白饮食却仍在不断被人们推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段时期以来,蛋白粉被吹捧成提高免疫力的神器,似乎只有多补充些蛋白质才算营养平衡。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蛋、奶、肉类、豆制品、海鲜等食物已经吃得过多了。这些高蛋白食物吃得过多,势必引起体内的尿酸长期堆积体内无法排出,久之形成痛风。
崔公让教授介绍了痛风的几大原因:
饮酒:饮酒容易引发痛风,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吸收水分,使血尿酸浓度加强,使得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造成炎症。
饮食:进食含有过多嘌呤成分的食品:动物类内脏、鸡精等;海产类、肉类(尤其是牛肉、羊肉);硬壳坚果如花生、腰果;菜花类;豆苗、笋类、豆类;菌类如蘑菇、黑木耳、石耳、银耳等。
过度紧张焦虑:研究发现,痛风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格多属内向型,表现为敏感、焦虑或抑郁,并往往伴有情绪焦虑、抑郁时病情会加重的特点。
气候因素:痛风季节性的发病倾向主要与气温、气压和湿度改变三项指标有关,其中气温的变化为主要因素。
劳累: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脏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
性生活:有痛风史的男性,如果纵欲过度,痛风发作次数就会很频繁。因此在重视药物治疗、控制饮食、控制饮酒的同时还应适当节制性生活。
其他:有外伤或外科手术史,或穿着太紧、太硬的鞋子而导致足部外伤等也可能诱发痛风。
防治痛风,从调整饮食结构做起
对于痛风的治疗,楚天舒主任医师说,急性发作期应该以抗炎消肿止痛为主,慢性期应以控制血尿酸为主。崔公让教授介绍,我国古人在千百年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痛风与风寒、饮食等有关,治疗重视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病因、分期、分型,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发病时间、季节及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用药,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由于辨证用药,药对症,可以很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痛苦,在治疗痛风方面,中医有着一定的优势。
防治痛风,崔公让教授建议:
1.严控嘌呤物质,多选碱性食品。
2.限制饮酒,合理选用饮料。痛风患者可适量选用咖啡、茶水以增加尿量,进一步促尿酸排出。酸奶因含乳酸较多,不宜饮用。蜂蜜含果糖较高,不宜食用。
3.适当运动。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
由于痛风可以引起骨质不可逆的损害,也可以导致全身脏器的严重损伤,尤其是肾脏,可以引起痛风肾导致肾功能衰竭直至尿毒症,导致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所以,对于痛风,一定要警惕,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做到这“四早”才能有效防治痛风及其并发症。
附——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1.发芽豆类、黄豆。
2.鸡肝、鸡肠、鸭肝、猪肝、猪小肠、牛肝等。
3.白鲳鱼、鲢鱼、白带鱼、乌鱼、鲨鱼、海鳗、沙丁鱼等。
4.草虾、牡蛎、蛤蜊、蚌蛤、干贝等。
5.小鱼干、鳊鱼干。
6.豆苗、黄豆芽。
7.紫菜、香菇。
8.肉汁、浓肉汤(汁)、鸡精等。
9.酵母粉。
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1.奶类及奶制品(酸奶除外)。
2.各种蛋类。
3.猪血。
4.米、麦、米粉、通心粉、麦片等。
5.玉米、马铃薯、甘薯、芋头等。
6.植物油及动物油。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
 程团结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程团结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痛风的治疗
 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免疫科
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免疫科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的中医本质和对症治疗
 顾军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免疫内科
顾军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免疫内科
          尿酸高了,痛风犯了,我们该怎么吃?
 陶西凯汉中市中医院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陶西凯汉中市中医院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教你怎么对付痛风!
 陶西凯汉中市中医院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陶西凯汉中市中医院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尿酸高的危害
 强红伟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免疫科
强红伟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