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子宫颈腺肌瘤误诊2例

胡晓玲
胡晓玲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1.病例报告

1.1 病例1.患者,48岁,住院号2009003433。患者月经紊乱1年伴痛经,发现子宫颈赘生物近半年,曾在本院门诊间断给予抗炎调经治疗,疗效不明显,门诊拟“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体格检查示:体温、脉博、血压及心肺腹部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 = 1 * ROMAN I度肥大,宫颈外口9点处至宫颈管内见一个3×2×1cm3隆起,暗红色,基底较宽,无明显蒂部,质较硬,触之出血;另外颈管内可触及3~4个米粒至黄豆大结节,质硬。在联合麻醉下给患者行宫颈赘生物切除术,术者感觉病变不能完全被切除,患者及家属要求切除子宫,即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宫颈管轻度扩张,切下组织未见明显隆起和硬节,术后送活检。病理报告描述(病理号20090755):宫颈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间散在一些宫颈粘膜腺体。提示:宫颈腺肌瘤,慢性子宫颈炎。术后病人按期出院。

1.2 病例2.患者,51岁,住院号:2010005723,患者月经紊乱8个月伴痛经,不规则阴道流血1月 ,门诊拟“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院。患者月经不规则且月经第1~2天伴下腹胀痛,持续约1天左右。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拟宫颈赘生物建议手术治疗。体格检查:体温、脉博、血压及心肺腹部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中度肥大,质稍硬,子宫颈外口见拇指大和黄豆大各一质硬节结,蒂较宽,触之易出血。阴道B超提示:宫颈多发性囊肿。宫颈赘生物活检示:宫颈腺肌瘤。患者及家属要求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号20100152):宫颈腺肌瘤、子宫内膜增生。术后病人按期恢复。

2.讨论:子宫颈腺肌瘤属子宫颈良性肿瘤。宫颈良性肿瘤种类繁多,如鳞状上皮乳头状瘤、苗勒管乳头状瘤、腺纤维瘤、腺肌瘤、平滑肌瘤、横纹肌瘤、蓝痣、血管瘤、脂肪瘤等。子宫颈腺肌瘤是由宫颈平滑肌和宫颈管粘膜上皮共同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宫颈腺肌瘤往往有蒂,呈息肉状,往宫颈管内生长,也可突向宫颈外口。质地较坚实,切面呈编织状,有时可见扩张的腺体形成的小囊隙[1]。镜下见肿瘤由宫颈腺体与和平滑肌组成。如果仅在肿瘤表面被覆腺体,而深部无腺体,则是宫颈粘膜下肌瘤,不能诊断为宫颈腺肌瘤。

子宫腺肌病(瘤)目前认为属子宫内膜异位所致,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并呈弥漫或局限性生长。局限异位形成结节或团块,同时伴有局部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平滑肌增生的病变,类似肌壁间肌瘤,故称子宫腺肌瘤。异位于子宫颈称宫颈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宫颈异位症,与本病有本质上的区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全身很多部位,如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韧带、子宫颈、阴道或外阴、甚至发生于肺、胸膜、四肢或乳晕。主要分布在卵巢(约80%)。发生于子宫颈少见。如生长在子宫颈,因宫颈间质致密,通常不易形成瘤体;同时经期出血时,病灶出血易从宫颈流出,不易造成痛经。

还须鉴别的疾病是子宫内膜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 APA),APA是一类少见的、呈息肉状生长的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2]。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或不孕。肿块多位于子宫下段或宫颈管, 也可发生于子宫体,单发多见, 也可多发。肿块呈息肉样生长, 突向宫腔, 直径0.1-6 cm(平均2 cm ) , 灰白色、质中, 边界较清,有蒂或宽茎[3]。

宫颈腺肌瘤好发于年轻妇女,病程进展较慢,数月至1年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是下腹坠痛,阴道排液增多。阴道接触性出血,瘤体较大时可有下尿路或直肠压迫症状,甚至有尿潴留,患者自觉阴道内有肿物,月经正常,无痛经,不影响受孕[2]。

2例患者均以月经紊乱伴痛经和宫颈赘生物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可能误诊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内膜息肉状腺肌瘤。月经紊乱是巧合于2位病人均在围绝经期且出血不是宫颈病灶而是子宫腔;痛经可能因宫颈肿瘤阻碍经血流通所致,且痛经未呈进行性加剧;宫颈赘生物质硬,表面无出血,与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糟碎质软易出血有区别;宫颈腺肌瘤多有蒂,此2例无蒂,可能与其间的腺体较少,宫颈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较多,不易脱出宫颈有关。因此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于宫颈(宫颈腺肌病),除宫颈出血、宫颈赘生物外,还需依据宫颈间质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增生并伴周围出血的病理表现而定。

宫颈腺肌瘤药物治疗通常效果较差。故宫颈腺肌瘤的治疗应根据病变部位可行肿块切除或子宫颈锥切,如切除肿瘤后宫颈成型困难方可考虑行子宫切除;APA 的处理原则是病变彻底切除加随访;子宫内膜宫颈异位症仍可按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加药物治疗。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