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骨科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骨髓炎为骨髓、骨质、骨膜的化脓性感染(既有的感染和破坏),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为乙型链球菌,其他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亦偶有致病,除少数由开放性伤口或邻近感染灶直接入侵外,绝大多数由血行播散所致,急性期以骨坏死破坏为主,慢性期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
儿童(12岁以下)发病率较高,好发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或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该处血管网丰富,血流缓慢,细菌易于停留繁殖。男性>女性4:1
分类
临床上分可分以下五大类
1、急性血源性骨髓类:是化脓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灶进入血流传播并定位于骨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它的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反应性骨质增生同时存在,80%以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发生的结果。
3、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常继发于开放性骨折,随着现在的交通事故和大型建筑的工伤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特点:感染的病灶以骨折部为中心,向两端发展蔓延,同时多在骨折部位形成死腔。而在其骨与软组织形成脓肿,常反复破溃,成为长期有不愈的窦道,也是慢性骨髓炎开始的标志。
4、医源性骨髓炎:大多发生于手术中,由于医务人员过分依赖抗生素而放松无菌操作,使患者的抵抗能力低下,导致了细菌的侵犯。复杂大手术的实施,使患部有机会接触细菌,而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不及时有效的治疗所造成的骨内感染,就是医源性骨髓炎。
5、硬化性骨髓炎:表现为一段骨干的进行性、广泛性增生和硬化的炎性改变,因炎性反应的刺激,导致骨髓腔内发生广泛纤维化,甚至骨髓腔消失,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有窦道形成等。
感染
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三种
1、血源性感染: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疔痈,扁桃体炎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骨组织而发生骨髓炎,是最常见、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占51%。
2、创伤性感染:如刀伤、弹伤、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或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等情况,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组织,引起骨髓炎,占33.3%。
3、蔓延发生感染:即直接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而引起,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占15%。
症状
起病多急骤,有寒战,高热39℃以上,全身不适,口干等全身症状。
1、初起患肢疼痛彻骨,并抗拒做患肢的主动和被动的活动,局部不红但热,肿胀不显,有深压痛和叩击痛。
2、发病3-4周后,先在骨膜下形成的脓肿才穿破骨膜,形成软组织深部脓肿,则疼痛反而减轻,但局部红、肿、热、痛更为明显。
3、脓肿自皮肤溃破后,脓液先稠后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转入慢性阶段。
急性骨髓炎在起病5日内能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治疗,也可治愈。
慢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患肢增粗,局部可摸到骨髓粗大,高低不平,有一个或多个不易愈合的窦道,窦口凹陷,成有肉芽组织增生,周围皮肤色素沉着,窦口常有稀薄脓液流出和小块死骨排除。全身症状不明显。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急性期WBC计数明显增多,可在10×10%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大于90%以上。
2、X线检查和CT检查:早期常尚无骨质改变,仅有软组织改变,发病2周后骨质出现改变:
A、骨质破坏:早期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病变迅速发展,骨破坏呈虫蚀状改变,边缘模糊骨皮质破坏,显示皮质连续中断或有不规则密度简化区。
B、骨膜反应:表现为分层状,花边状或不规则改变。
C、死骨形成:死骨密度增高,死骨周边为内芽组织和脓构成环绕死骨的密度减低区,形成明显分界。
D、骨质增生:早期骨破坏的同时,常伴有新生骨的形成以骨破坏区边缘增生明显。
CT检查较X线明显提早发现病灶,精确显示病范围。
3、血液或局部穿刺抽取脓液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治疗
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高热期间,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营养,必要时输血,以增强病人机体抵抗力。
2、联合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氨基甙类(庆大、丁卡),常用的方法:万古霉素
3、手术治疗:
(1)病灶清除术,
(2)穿刺吸引术
(3)先进的持续冲洗术(双回路冲洗管不易闭塞)。
(4)死骨取出术。
(5)微创外固定手术(生物学固定方法)
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毒热炽盛:益血养阴、清热解毒,方:五味消毒饮加减。
(2)瘀血阻滞:活血祛瘀解毒,方:祛瘀解毒饮加减
(3)血虚寒凝:温阳散寒,方:阳和汤加减
(4)正虚邪实:托里消毒,方:托里消毒饮加减
(5)气血两虚:补益气血,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6)肝肾阴虚:滋补肝肾,方:六味地黄汤加减
2、外治法
(1)清骨散:用于急性骨髓炎与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局部红肿热痛,瘘管或窦道口周围红肿,脓液黄稠,臭味难闻。煎水外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祛腐作用。
(2)保生堂1号膏药:用于骨髓炎的各期,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祛瘀生新、活血止痛、拔脓外出。
(3)提脓散药线:瘘管或窦道较窄,脓液稠厚引流不畅或有小死骨不能排除,可将药线插入深处(避开神经、血管和肌腱)以提取脓液、腐蚀瘘管壁,将小死骨取出。
(4)生肌膏:用于骨髓炎溃疡创面。经抗感染和辨证内服中药,待除游离小死骨片、坏死组织,术后渗出液已尽,生肌膏外敷伤口直至愈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骨髓炎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
脊椎保健
王文璋主任做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的治疗报告
王文璋主任在在内蒙学术讲座
拨云锭治疗慢性骨髓炎窦道实验观察报告
重视孩子肢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