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胃溃疡(郭喜军主诊)

郭喜军
郭喜军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高某某,男,36岁, 营销员,河北省唐山市人。患者上腹部疼痛1年,伴吞酸、大便干20天。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胃镜检查报告:胃体小弯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西医诊断为胃溃疡。此为胃阴不足,气滞血瘀之胃脘痛。治当滋养胃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故用小柴胡汤和丹参饮加减治之,使胃阴得养,气血调畅,而胃痛自止。本案审证求因,其治非徒用行气活血止痛,而兼顾养阴,实乃辩证施治也。

患者上腹部疼痛1年,伴吞酸、大便干20天。患者平素喜怒,饮食无节,1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未予诊治。7天前疼痛发作,并伴有吞酸,做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在当地治疗,胃痛时作时休。

初诊(2009年7月24日):证见胃脘隐痛,食后明显,胃中灼热、吞酸,口渴不欲多饮,饮而不解渴,食量减少,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黄。诊其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检阅实验室报告:胃镜检查示胃体小弯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此乃胃阴不足,气滞血瘀之胃脘痛。治当滋养胃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拟用小柴胡汤和丹参饮加减治之。

处方:

柴胡15g,黄芩9 g,郁金12 g,云苓10 g,清半夏6 g,沙参10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丹参10 g,檀香3 g,砂仁6 g,百合12 g,牡蛎15 g,白及12g,陈皮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7月31日):服药后,胃痛减轻,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但胃中灼热、口干症状不减。诊其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此乃胃阴不足,胃热上攻,应加大滋养胃阴之药及加用降逆治酸之药。故上方易沙参为30g,加黄连9g、吴茱萸3g、蒲公英12g。

处方:

柴胡15g,黄芩9 g,郁金12 g,云苓10 g,清半夏6 g,沙参30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丹参10 g,檀香3 g,砂仁6 g,百合12 g,牡蛎15 g,白及12g,陈皮10 g, 黄连9g,吴茱萸3g,蒲公英12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8月6日):服药后患者胃脘疼痛明显减轻,胃中少有灼热,口干亦明显减轻。诊其舌略红,苔薄黄,脉弦细。此乃胃阴渐足,胃热大减,气通血畅之征,故继续上方巩固治疗。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8月20日):服药后患者症状消失,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复查胃镜示:溃疡愈合,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转阴。此乃胃阴充足,气血调畅,疾病痊愈之征。

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本案之胃溃疡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使脾胃失健,肝胃失和,胃肠气机紊乱,胃络受损而成胃疡。本病初期属气滞,迁延难愈则导致脾胃虚弱为主,且夹痰、湿、瘀等因素,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故治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收敛制酸为大法。本案方用小柴胡汤和丹参饮加减组成,方中以小柴胡汤为主,协调整体,疏利三焦气机兼和胃气;久病入血,气滞血瘀,丹参饮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郁金、川楝子、元胡加强理气活血止痛;陈皮、半夏、茯苓和胃化湿;牡蛎制酸和胃;白及生肌、收敛止血;沙参、百合养胃生津。二诊所以易沙参为30g,加黄连9g、吴茱萸3g、蒲公英12g者,乃因其胃中灼热、口干症状不减,胃阴不足,胃热上攻之用也。诸药配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收敛固涩制酸之功效。其胃阴得养,气血调畅而诸症自除。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