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个案病例分享及体会

徐清榜
徐清榜

主治医师 疼痛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患者,男性,42岁,腰部伴右侧下肢反复疼痛2年,加重2周,患者于2年前出现腰部及右侧下肢疼痛,呈酸胀样疼痛,以行走或站立时疼痛明显,卧位时疼痛明显缓解,翻身无明显困难,无明显麻木感,曾给予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治疗方式,疼痛有所缓解,后又反复发作。

2周前患者明显出现臀部到右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以小腿外侧疼痛明显。查体:直腿抬高试验20度(正常为70到90度),入院后行常规的术前准备,无明显异常。择日在DSA室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毕即刻患者仰卧位时抬腿恢复正常,三天后患者下床活动疼痛消失即出院。

病例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和阳性的体格检查均表现明显,且病史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过相关的非手术疗法,效果欠佳,影像学未发现突出物有明显钙化,该患者突出物较大,且比较年轻,所以放弃了既往的射频、臭氧等微创方式,选择了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方式,既达到了疗效,又避免了开放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且恢复快。但此技术同样需要患者术后休息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只是手段之一,想要更好的维持疗效避免发生,如何保护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目前微创技术发展比较快,臭氧、射频、胶原酶、激光以及现在的椎间孔镜手术等方式,没有那种方式是万能的,每种方式都有其何时的适应症,只有把握好了适应症,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患者得到最满意的答复,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医学的客观事实。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