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三参三黄汤治疗心律失常168例

杨素娟
杨素娟

主任医师 心血管病科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三参三黄汤治疗心律失常168例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杨素娟 郭海军 471000

[摘要] 目的 观察三参三黄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采用三参三黄汤,日一剂水煎服,并结合辩证加减对168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痊愈106例(63.10%),显效42例(25.00%),无效20例(11.90%),总有效率为88.10%。结论本疗法用于心律失常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关键词] 心律失常中药治疗 三参三黄汤

笔者于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自拟三参三黄汤治疗心率失常1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8例中,男93例,女75例。年龄20~30岁29例,31~40岁31例,41~50岁46例,51~60岁36例,60岁以上26例。病程10天~5年。原发病:病毒性心肌炎32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高血压心脏病2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冠心病61例,病因不明5例。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15例,频发房性早搏39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4例,心房纤颤4例,房室交接处早搏、逸搏或心律16例,房室传导阻滞18例,频发室性早搏64例,其中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者12例。辩证分型:患者均属于本虚标实类型,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侯。其中以心气虚、心脉痹阻者56例(33.33%),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胸闷或胸痛,面色苍白,舌淡,脉结代;其中以心阳虚、水凌心肺者24例(14.29%),患者表现为心悸,心胸憋闷,形寒肢冷,气短息促,水肿,脉结代;其中以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者36例(21.43%),患者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胸痛,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痛,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促;其中以心血虚、心神不宁为主有52例(30.95%),患者表现为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眩晕,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结代。

2.治疗方法

三参三黄汤药物组成:西洋参、黄连、生地、桂枝各10g,丹参、苦参各15g,炙甘草10~30g,黄芪30g。加减:心阳虚者加附子、干姜;心阴虚者加白芍、阿胶;喘息水肿者加葶历子、苏子、车前子;胸痛甚者加檀香、郁金、元胡;瘀血内阻者加桃仁、川芎、三七粉;痰浊壅盛者加半夏、全瓜篓;心率>120次/min加决明子、北五加皮、葶历子;心率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