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治疗颅内巨大型动脉瘤1例

邵永祥
邵永祥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治疗颅内巨大型动脉瘤1例

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仍是治疗的难点,操作技术的复杂和复发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应用于颅内大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血流导向装置,具有低孔率和高金属覆盖率的特点;采用高金属覆盖率的密网孔支架置于载瘤动脉的瘤颈处,通过改变血流的方向从而达到重塑血管、治疗动脉瘤的目的。与既往治疗该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相比,解决了弹簧圈辅助支架治疗大及巨大型动脉瘤高复发率、高占位效应、高医疗费用的难题。

临床资料:

女性,62岁

主诉:反复头痛头晕10+年,加重15天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4+年(未监测,未正规治疗),无吸烟、饮酒史,无外伤手术史。

查体:无异常。

头颅CTA: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

头颅CTA: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瘤颈宽约9mm,瘤体部长径约29mm,瘤体短径22mm,右眼动脉可疑开口于瘤内前下部或邻近颈内动脉(受压开口显示不清楚)。右侧海绵窦及右侧视神经管明显受压变窄,邻近脑组织受压, 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

临床诊断: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

原发性高血压

(1)治疗策略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置入术+弹簧圈栓塞术

(2)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100mg;波立维,75㎎1次,连用1周,治疗前1天行血栓弹力图化验。

(3)材料及药物

6F 90cm长鞘

5F 125cm造影管

0. 035inch导丝(Terumo, Somerset,NJ);

0. 014 inch微导丝Synchro;

Echelon-10微导管

T-track微导管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4.0mm*35mm;

6F 115cm Navien中间导管

造影剂

(4)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位,气管内插管全麻,双侧股动脉穿刺,置入6F血管鞘。导丝引导下5F VER导管超选择双侧颈动脉造影,显示右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随后右侧股动脉更换6F长鞘同轴系统,用200cm长超滑导丝引入T-trak导管及6F Navien中间导管,Navien导管头端达动脉瘤颈近端。左侧置入导引导管、微导管。

术中造影:A-B、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

C、压颈试验:前交通开放;D、双侧P1存在。

术中右侧颈内动脉3D重建, 测量载瘤动脉近远端最大径约4.28mm,2.68mm; Tubridge拟覆盖范围和长度约32.5mm

微导管经左侧导引导管进入动脉瘤内。在6F Navien引导导管内先行T-Track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1段,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4.0mm*35mm经T-track到位,缓慢释放Tubridge,造影显示支架展开良好,动脉瘤颈部位血流明显滞留,经微导管放置Axium 25mm*50cm 3D 2枚。依次撤出T-track,微导管,拔出穿刺鞘后,敷无菌敷料,动脉加压止血,手术顺利。

A、navien导管到达动脉瘤颈近端,T-trak导管到达大脑中动脉,微导管到位。B、Tubridge支架输送。C、Tubridge支架打开。D、术后造影。

(5)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片100mg,波立维片75mg,连续应用3个月后,改单抗,终身服用。

甲强龙500mg 3天

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结果将后续跟踪报告

(6)体会

1. Tubridge血管重建装置有较强的支撑力。可独立跨越瘤颈。

2. 微导管T-track超选尽可能远至大脑中动脉;

3. 在平直处推送支架以及反复推送,有利于支架的打开;

4.支架直径选择较载瘤动脉直径略大,支架长度略长。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