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高血压患者突然意识不清怎么治

张洪钿
张洪钿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脑出血患者情况

雷某,男,36岁,有高血压病史6年余,患者于3小时前在家干活时突发意识不清,无呕吐,有小便失禁,遂被家人急送入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诊治过程不详),行颅脑MRI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出血”收入院。

患者入院时意识昏睡,查体欠合作,精神萎靡。强烈刺激睁眼,但很快又昏睡,言语不能。再次进行颅脑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约18ml),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根据患者病情,在其家属的同意下,医生决定立即为患者施行右侧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

脑出血患者右侧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过程

手术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患者平卧位,头左偏45度,以右侧外耳孔上4cm避开外侧裂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行局部浸润麻醉,尖刀切开头皮约0. 5cm,颅锥钻孔,导入引流管约7cm,见暗红色血液流出,连接三通阀并关闭,固定引流管,连接外引流器,覆以无菌敷料。再次打开三通阀见引流通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

术后医生指示:给予患者止血、抗感染治疗,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压稳定。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及时复查CT,了解引流管位置及有无新的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穿刺导致新的出血,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改变,可继续给予尿激酶注射溶血,保证引流通畅,继续开放引流。加强脱水消肿、止血、神经营养、营养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医生讲解到,长期的血压增高可以使得全身动脉壁发生透明变性,使得原本较为坚韧的动脉壁变薄、脆性增加,同时可以出现一些较为细小的动脉瘤或者囊状的动脉壁扩张,这种变化使得动脉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下降,尤其是脑动脉表现的严重。

骤然升高的血压可以使得内壁变薄的细小动脉发生突然破裂,出现脑出血,此后血凝块聚集在血管外脑组织内,可以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以使得周围动脉进一步收缩,出现周围血管的再次破裂,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临床上多见短时间(多在首次出血3小时以内)再次出血的表现。在多次反复之后局部脑组织内形成较大的血凝块,压迫破裂的血管,此时血肿形成,出血才逐渐停止。

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以基底节区最为多见,因为供应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发出,拐角较大,在原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后易导致血管破裂。脑出血发生后血凝块即开始吸收,这个过程血肿块可释放血红蛋白降解产物,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对神经细胞有较为明显的毒性作用。而出血发生后人体内全身凝血机制激活,血液内凝血酶浓度增加,聚集在脑组织内可以导致脑水肿,这是脑出血后最为常见的继发改变,临床上甚至遇到出血量不大症状不明显,但脑水肿最终夺取患者生命的情况。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