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癌痛用药七大误区(上篇)

李忠喜
李忠喜

主任医师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误区一:逃避疼痛心理

很多患者及家人常认为疼痛是肿瘤病情进一步进展的征兆,采取逃避的心理状态,对待疼痛出现,自我否定疼痛存在或隐瞒疼痛强度,使疼痛的评价与实际疼痛强度存在差异,医生在用药时,可能也会用药不足,在减缓疼痛方面出现误差。

误区二、镇痛剂是完全止痛

在癌痛治疗过程中,镇痛剂的作用是缓解部分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不是完全止痛。在简单疼痛评估数字量表中,用药后将疼痛度降到3分以下,不影响睡眠、活动、休息即可。

误区三: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癌痛镇痛药需要按时、及时使用,这样更安全,也能使药物的镇痛效果更好,重要的一点是,按规定用药使得所需镇痛药剂量也较低。长期得不到止痛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寝食难安的症状,影响生存质量,并且可能产生消瘦、心里低落等生理问题,导致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措施无法实施。

误区四: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在人们印象中,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事实上,这种观念也是不正确的。首先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也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型;其次,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效果有“封顶效用”,当癌痛开始影响睡眠时,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的作用减少。但毒副作用开始增加,此时必须使用阿片类药物了。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