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新的预后模型

王亚明
王亚明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被认为在一些类型的NHL中有一定预测价值。我们评估临床因素对PCNSL患者的预后意义,包括ALC,试图开发一个新的预后模型。

方法:我们分析了81名PCNSL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的预后因素,包括ALC。

结果:平均ALC诊断计数为1210×106/L(范围210-3010),27个(33.3%)病人中发现淋巴细胞减少(≤875×106/L)。在多变量分析中,东部协作肿瘤体能能状态(ECOGPS)>1(危险比[HR]3.18,P=0.003),年龄>50岁以上者(HR4.23,P=0.012),淋巴细胞减少(HR2.83,P=0.008)始终是较低的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同时是无进展生存期(HR3.17,P=3.17)的重要预后因子。通过使用新的三因素预测模型,ECOGPS>1,年龄>50岁,和淋巴细胞减少,每个因素1分,我们成功的将病人分为三组:低风险组(0-1分),中等风险组(2分),高风险组(3分)。三组中的5年0S分别为74.3%,21.7%,和12.5%,(P<0.001)。

结论:低ALC是PCNSL患者较差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新提出的三因素模型仍需通过大规模的研究进行验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仅发生于脑和脊髓,而没有全身其他淋巴结或淋巴组织浸润的淋巴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3%~1.5%。目前,已初步确定肿瘤的细胞起源是恶性淋巴细胞。

用药治疗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目前仅限于定向性诊断,和顽固性脑水肿的姑息治疗。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为皮质激素、放疗和化疗。

目前,术后放疗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常规治疗之一,平均生存时间为8~18个月。同时,根据多个实验证实,PCNSL患者的生存率与放疗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同时进行脑和脊髓的放疗,目前有一定的争议。虽然,软脑膜性PCNSL的发病率在上升,但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实验证明此种放疗优于脑部放疗。而且,同时进行脑和全身脊髓的大规模放疗,也损伤了脊椎和骨盆的大量骨髓储备,这对随后的全身化疗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除非有确切的脊髓内PCNSL证据,一般不采取脊髓的放疗。

虽然大剂量放疗对PCNSL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放疗无效或复发。目前有学者提出利用定向性手术放疗技术,对病变进行局部,更准确,更高剂量的放疗,以增加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定向性手术治疗对于复发的PCNSL患者有一定的姑息疗效,基于PCNSL高度浸润性,这种治疗并不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案。

总之,即使仅使用高剂量的放疗(大于60Gy)对于PCNSL并没有显著的疗效。大部分病人有复发。仅使用放疗和手术治疗并不能显著地根除PCNSL。化疗在系统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对于PCNSL患者,由于中枢系统存在血-脑脊液屏障,使得化疗产生很大的困难。但是,仍有部分脂溶性或小分子性药物可进入脑内,如亚硝基脲(nitrosourcil),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丙卡巴肼(甲基苄肼)和5-氟尿嘧啶。此外,某些非脂溶性、非小分子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对于PCNSL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这可能由于在肿瘤存在的区域,血-脑脊液屏障可逆性的断裂,使得药物进入脑部。这种断裂不是绝对的,而是可逆的,即使在较大肿瘤的中期,这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仍不如系统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随着有效的治疗后,这种血-脑脊液屏障可以得到修复,原来可进入脑内的非脂溶性、非小分子药物而再次无法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这使得治疗效果降低。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