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大多数的脑瘫类型都是痉挛性脑瘫

孙成彦
孙成彦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在大脑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可伴有智力不足、癫痫、牙齿发育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及视觉、听觉、语言、行为、情感障碍等表现。

小儿脑瘫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大脑的传导功能失常。用CT或MRI检查可见大脑皮层不同程度萎缩、脑回变狭、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表现。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不能抬头、不能翻身、不能坐、不能爬、不能站、不能行走、足下垂、剪刀步、肢体僵 硬、关节变形、瘫软无力、语言障碍、流涎、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儿脑瘫不等于弱智,25%的儿童智力正常,75%的儿童不同程度智力障碍,还是存在治疗价值的,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在脑瘫患儿中,痉挛型脑瘫所占的比例最多,最为常见,伸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一般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者易患本型脑瘫,占脑瘫的50%以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异常痉挛性,可随着成长而发生关节挛缩变形,显著特点为上肢内旋后伸,拇指内收、握拳,下肢内收内旋,屈膝屈髋,尖足等。

根据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的受累部位不同,可将痉挛型小儿脑瘫可分为以下几种:

1.双重偏瘫:四肢受累,但上肢较下肢严重。有些学者认为"双重(侧)偏瘫"的概念较模糊,不必另列为一类,可归入四肢瘫中。

2.三肢瘫。

3.四肢瘫:双侧上、下肢的受累程度相仿。

4.单肢瘫。

5.双下肢:仅为双下肢受累。

6.双侧瘫:四肢受累,双下肢较双上肢受累更严重。

7.偏瘫:指同一侧上下肢受累,上肢常较下肢严重。

痉挛型小儿脑瘫的症状常在患儿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由于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严重者出现肌腱挛缩,关节畸形。此型患儿的深腱反射亢进。

痉挛性脑瘫从治疗机理上来讲包括三个步骤:解除痉挛、矫正畸形及康复训练,目前为止,FSPR手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是首选方法。该术式是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监测,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和比例更科学更客观。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

FSPR只是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腰部和腰骶的手术疗效基本一致,目前主要选择在腰骶的骨尾,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部分患者在FSPR后还应施行二期矫形手术。

脑瘫治疗是多阶段的长期工作,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包括家长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快达到有效地控制疾病症状、改善功能治疗脑瘫的目的。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术后的康复训练是疗效的保证,手术解除了肢体痉挛,目的是为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