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夜磨牙为哪般?

赵强
赵强

主任医师 口腔诊疗中心

航空总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熟睡时(不自知,特别是少年儿童)常发出咯咯咯咯的咬牙声,医学上把这种磨牙称为夜磨牙症。它是一种现象,不是什么病,如同做梦、说梦话一样。夜磨牙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精神性和职业性(情绪过度紧张或激动)、牙源性(不良咬合习惯)、系统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和自发性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夜磨牙时口中没有食物,这样就形成了像推空磨一样的“干磨牙”。如果经常“干磨牙”的话,对牙齿的磨损就相当严重。时间一久,受磨损的牙齿就会不同程度地发酸或疼痛,甚至造成牙周组织损伤、牙齿松动或移位,牙龈退缩,齿槽骨丧失、咀嚼肌疲劳及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表现为下颌关节的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等。小儿及青春期的青少年夜磨牙发病率可达1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其发病率会逐年下降,长大后自愈。

为何会夜间磨牙?

磨牙的动作是由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的。咀嚼肌由三叉神经的第3支———运动支管理。

1、精神因素。患者的惧怕、愤怒、敌对、抵触尤其是焦虑等情绪,若因某种原因无法表现出来,会试图通过磨牙的方式来缓解。

2、中枢神经机制。夜磨牙与梦游、遗尿、恶梦一样是一种不自主的下意识动作,是睡眠中大脑部分唤醒的症状,它是与白天情绪有关的中枢源性的睡眠紊乱,由内部的或外部的,心理的或生理的睡眠干扰刺激所触发。如果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者那些白天工作过于紧张,夜晚睡前还忙碌不停、过于疲劳的人,入睡以后虽然大部分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但还会有一部分区域(如脑桥的三叉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它就会发出“信号”命令面部的咀嚼肌作短暂持续的缩。于是睡着的人就表现为下颌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从而发出“吱吱”的磨牙声。

3、牙合因素。神经紧张的个体中,任何牙合(咬合)干扰均可能是磨牙症的触发因素;换牙期牙合关系错乱,造成咀嚼肌运动紊乱,发生痉挛和收缩。

4、全身其他因素。与寄生虫有关的肠胃功能紊乱,儿童营养缺乏,血糖血钙浓度,内分泌紊乱,变态反应等都可能成为夜磨牙症的发病因素。有些病例表现有遗传因素。另外尿酸增多症、甲亢、过敏、膀胱应激症等可能与夜磨牙症有关系。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运动员,要求精确性较高的工作如钟表工,均有发生夜磨牙症的倾向。

夜磨牙症的防治:

临床上先解除颌骨肌肉痉挛,阻断牙合干扰,消除或减轻磨牙症的发生,再进行其他处理。较轻时可不做处理,注意休息。

1、消除精神心理因素。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心胸开阔,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如果夜间磨牙特别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睡前服用少许镇静剂(口服安定片,1-2片/次)。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减少咖啡因的摄取量,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作剧烈运动,不看刺激性电视片,特别是小孩要注意白天不要玩得过于兴奋和疲倦。

3、肌肉松弛疗法。解除肌肉过度紧张是控制磨牙症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肌松弛仪的应用;睡前洗温水澡、体疗,进行咀嚼肌的生理功能训练;按摩;冥想、视听暗示等方法。

4、纠正牙颌系统不良习惯,如偏(单)侧咀嚼、咬铅笔等。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调牙合),去除牙合干扰及牙合早接触,建立天然牙的牙合平衡关系。对于有错牙合畸形的病人先进行正畸矫正。有的要进行修复或牙周组织疾病的治疗。

5、怀疑有蛔虫等肠道寄生虫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彻底驱虫治疗,减少肠道寄生虫蠕动刺激肠壁。对于胃肠功能紊乱者,应及时服药调理胃肠功能。

以上治疗后仍未见好转,应到口腔科制作一个牙列牙合垫,晚上睡前戴在牙列上,可防止直接磨损牙齿,早晨取下。牙合垫可消除牙合干扰,缓解肌紧张。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