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肛肠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悲痛 生命逝去
前几天,哈医大四院感染科接诊一名中年李姓女子,入院病情十分凶险,化验示转氨酶较正常值升高2000多倍,凝血功能严重损坏,临床诊断为“急性肝衰竭”。据新闻记者描述,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意识就丧失了,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仍未能阻止病情的迅速恶化,肝性脑病,进而昏迷,最终肝、肾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病情之凶险、进展之迅速,令人震惊。
据家属介绍,患者既往身体一直都不错,之所以造成此悲剧,主要是因为痔疮发作,十分痛苦,后来听信偏方认为吃蜈蚣能治痔疮。李女士未咨询医生,在两天内连续吃了十多只蜈蚣。吃完后就感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当时还以为是身体在排毒,所以也未在意,随着症状迅速加重,才慌忙就诊。
据哈医大四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朱丽影介绍,临床上,因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而就诊的患者当中,通过详细询问,最终确诊为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不在少数。药物性肝损伤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则可致肝脏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蜈蚣夺命 谁之过
蜈蚣主要分为少棘巨蜈蚣、多棘蜈蚣、墨江蜈蚣、黑头蜈蚣。《中国药典》规定其正品来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而李女士所服之蜈蚣是否符合《中国药典》的规范,尚未可知。
正宗的中药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能,常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为传统常用中药。近年来,蜈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肿瘤。
中药中除了蜈蚣,尚有全蝎、水蛭、斑蝥、穿山甲等动物药材都具有很强的破血逐淤的功效,非医学人士应引以为鉴,谨慎使用。
国际上将凡是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这些都是药物客观存在的,而且大多是可以预知的。中药蜈蚣具有较好的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效果,但对肝肾有毒性,中药学亦有详细的适应症、禁忌症安全性记载,这是客观存在的药性。中药蜈蚣是把“双刃剑”,杀的是病还是人,关键在于怎么用。
“是药三分毒”,中药亦是如此,过量服用也有毒副作用。老百姓对中医中药的认识仍停留在“绝无副作用”层面,忽视了中医优点是在于中药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配伍,最大程度保留其药性,减少毒副作用,而不是中药无毒。
民间偏方勿盲信
民间中医是一个宝库,很多民间偏方确有奇效,如青蒿素的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等等,都是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经过医学工作者的深入研究而造福人类。
蜈蚣治痔疮,笔者没用过,无法定论,李女士所得偏方是要求短时间服用10余条蜈蚣还是李女士擅自加量,现在已无从考证,但给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所谓的民间偏方何其多,往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真正的中医大夫尚且头疼,更何况医学知识匮乏的老百姓。鉴于众多身边的惨剧,有疾病最好到正规医疗场所就诊,盲目尝试,私自大剂量使用,安全性往往没有保证。
痔疮应该怎么治
痔疮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或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皮下血栓形成和增生的结缔组织。静脉血管曲张是痔疮形成的关键环节。临床治疗痔疮常使用痔疮栓、痔疮膏、中药泡洗等局部用药,也可以联合羟苯磺酸钙等其他药物口服,以促进淋巴、静脉回流(由于痔疮位于终末循环,口服的药物有效成分能到达痔疮局部的有限,作用也有限,故首选局部用药)。
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建议择期手术。若不重视治疗,痔疮则愈加严重,易脱出后嵌顿于肛门外难以回纳,引起痔体水肿、坏死,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
临床上,痔疮易与直肠癌、炎性肠病、直肠脱垂、大肠息肉等疾病混淆。上述四大类疾因病症相似,临床中稍有不察,就易被误认为痔疮,或不以为然,或误诊误治,致疾病最后发展到失控的地步。出现便血、疼痛、肿物脱出的患者,应尽快医院就诊,以免这些疾病“扮猪吃虎”。
我们在为生命逝去而悲痛时,更要去看其背后的原因,中药知识的普及,常见疾病的普及,我们现在做的远远不够,只有科普到位,正确认识疾病,才能正确应对,而不是病急乱投医,盲目用偏方。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肝昏迷的发生分哪几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肝性脑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肝性脑病到底该怎么治疗
肝性脑病应该如何诊断
肝性脑病都需要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