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简介|武汉肿瘤医院

孙建海
孙建海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颅咽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的位置和生长的速度,各种治疗技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神经性损伤,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和周围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针对颅咽管瘤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和陀螺刀精确放疗为主。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肿瘤达到解除肿瘤对视神经交叉及其他神经组织的压迫,解除颅内压增高,对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则较难恢复。对于实质性肿瘤,手术可切除瘤体;对于囊性肿瘤,手术可放去囊液,从而缓解肿瘤的压迫症状。

由于颅咽管瘤为良性肿瘤,除部分与视交叉、灰结节、垂体柄、下丘脑、第三脑室底等某处粘连外,大多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胶质反应边界或蛛网膜分界,因此原则上应力争做到肿瘤全切除,尤其对儿童患者,以防止复发。小的颅咽管瘤特别是鞍内型肿瘤一般采取经蝶术式,大瘤宜采取经颅术式。一般来说,成功的手术可有效缓解视交叉受压引起的视力、视野改变以及高颅压引起的头痛等症状,还能使腺垂体功能得到恢复。

不过,很多鞍上型颅咽管瘤与周围脑组织(特别是下丘脑)紧密相连,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这些病人并不强求完全切除肿瘤,可采取部分切除,部分切除的缺点是术后复发率很高。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形状、钙化程度、囊肿部分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容易接近脑脊液通路等因素,手术需选择不同的入路或方式,并各自有其优缺点。

颅咽管瘤的陀螺刀治疗(推荐)

早在1937年,有人就采用放射线治疗颅咽管瘤。一般采用外照射的方法。由于大多数颅咽管瘤用手术方法不能完全切除,而其化疗又不敏感,故主张术后加用放射治疗。颅咽管瘤的术后复发率高,而再次手术的风险很大,故对复发病人也只能采用放射治疗。近年,采用“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简称“陀螺刀”)治疗颅咽管瘤,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优点为无创不出血、治疗时间短、放射损伤小等。

陀螺刀与普通放疗相比的优势在于,首先它可以定位准确、摆位精确、治疗精准,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与肿瘤形态完全吻合的治疗计划,治疗次数少。其次,陀螺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轻,需要花费的放疗时间也可大大减少。通常来讲,对较小(直径2厘米以内眼眶肿瘤只要要一次照射;而对较大的颅咽管瘤需要 2-3次照射。对体部肿瘤需要3-5次照射。相同的情况下,采取普通放疗则需要照射25-30次,需花去4-6周时间。

★陀螺刀治疗颅咽管瘤的适应症:

1、颅咽管瘤次全切术后辅助治疗;

2、实性颅咽管瘤,肿瘤较小者,鞍内、鞍旁或肿瘤位置较低者;

3、肿瘤较大、距离视神经、视交叉较近,可采用陀螺刀分次治疗;

4、复发性颅咽管瘤;

5、年龄大,不能耐受手术者;

6、拒绝手术者。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