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徐州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如何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些胃病患者,本来没有什么症状,但一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就如判了死刑,精神十分紧张,饭菜不香,睡觉不安,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加重,到处求医看病,这主要是对萎缩性胃炎了解不够所致。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稳定性较大、发展缓慢的慢性病,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一旦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乐观,生活规律,避免饮酒、吸烟。其次,应根据萎缩的程度不同而区别对待。萎缩性月炎分为轻、中、重3级,并多少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对轻度无症状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不服药;有症状者,予药物对症治疗。中度以上,尤其是重度萎缩伴有重度肠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化生者,因癌变可能性增大,要高度警惕,密切随访。
对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主要靠纤维胃镜检查,故定期胃镜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对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年至1年半复查1次;重度萎缩性胃炎,3个月至半年复查1次;怀疑恶变时,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失去治疗时机。
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区别、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因慢胃内因子遭到破坏,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可致贫血。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唯一手段。
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粘膜有散在白色斑块。粘膜下血管显露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
胃粘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即位于胃黏膜的腺体因炎症浸润等原因,腺体萎缩或消失。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起来更为艰难,曾有报道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发生率约为10%左右,因此应高度重视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表明,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即从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用药物治疗,并应定期检查,以防癌变。
由此可见,萎缩性胃炎到胃癌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该病发展为胃癌的桥梁。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所替代,这就是所谓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其酶系统不健全而使吸收的致癌物质在局部累积,导致细胞的不典型增生而突变成为癌。
国内外学者对萎缩性胃炎进行的长期追踪观察结果显示,其胃癌发生率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史长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这类病变是可逆的。所以说萎缩性胃炎并不等于胃癌。
如何让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远离胃癌呢?下面介绍一些注意要点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视病情,消除顾虑,心理因素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对人体胃液的分泌、黏膜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胃壁的蠕动均有影响。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轻松愉快地生活。
三餐定时,饮食清淡不宜过饱、过饥、过冷、过烫、过硬、过腻。少吃腌制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浓茶、咖啡等不良嗜好。
遵从医嘱,合理用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很多,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注意定期复诊和复查胃镜。慎用或不用阿司匹林、强的松、消炎痛、去痛片等易伤胃的药物。
有一小验方对萎缩性胃炎有效,即用一小勺蜂王浆和一大勺蜂蜜与一杯温开水调和均匀,于每日晨起时空腹饮下,长期服食有益无害。
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平日需多进食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叶酸的食物,如猕猴桃、柑橘、草莓和动物肝脏、绿色蔬菜等,它们可促使病情好转。对于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又称癌前病变),应予高度重视,定期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切除病灶,斩断祸源。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八味解郁汤
血府逐瘀汤治疗术后腹痛验案1则
为什么好多人都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枣防癌补肾如何食用效果翻倍(转载)
健康知识讲座--慢性萎缩性胃炎
如何正确对待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