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周围血管、烧伤疮疡病科
河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目前,常用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和血栓清除术。而抗凝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蔓延,但并不能清除已存在的血栓,治疗效果有限。而血栓清除术包括:外科取栓术、机械性血栓清除和介入性溶栓(CDT)等。外科取栓术由于其并发症如出血、血管损伤等及血栓复发率较高,始终未能成为治疗骼股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手段;CDT是在DSA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插入髂股腘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能在减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栓清除率,提高药物的溶栓效率,快速开放受阻的静脉。并在临床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静脉血栓的早期治疗:
1.抗凝治疗: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方法,可抑制血栓的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其弊端在于单纯的抗凝治疗不能有效地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常用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份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IIa因子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等。
(1)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时必须监测凝血功能,一般采用静脉持续给药。起始剂量为80-100U/kg静脉推注,之后以10-20U/Kg/h静脉泵入,以后每4-6小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再作调整,使APT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保持在1.5-2.5倍。普通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epa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在使用的第3-6天应复查血小板计数;HIT诊断一旦成立,应停用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出血性副作用少,HIT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临床按体重质量给药,每次100U/k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直接IIa因子抑制剂(如阿加曲班):相对分子量低,能进入血栓内部,对血栓中凝血酶的抑制能力强于普通肝素。HIT及存在HIT风险的患者更适合使用。
(4)间接X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每日1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对肾功能影响小于低分子肝素。
(5)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是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口服药物,效果评估需监测凝血功能。对肾功能影响小于低分子肝素。
(6)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无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高度怀疑DVT者,如无抗凝禁忌证,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可行抗凝治疗,根据确诊结果是否继续抗凝。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普通肝素。
2.溶栓治疗
(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于急性期的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首次剂量为4000U/kg,30min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60-120万U/d,持续48-72小时,必要是持续5-7天。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
(2)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导管接触性溶栓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系统溶栓的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的效果,在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减少PTS发生。
溶栓治疗过程中,必须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时间(TT),FG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下肢大、小隐静脉曲张介入治疗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介入科简介
人体静脉曲张的原因和针刀治疗原理
【e百岁】4式静脉保健操,赶走腿部“蚯蚓”
老烂腿
腿疼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