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精神病诊疗中心专家分析孕龄期抑郁症治疗

王晓峰
王晓峰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门诊中常有孕龄期抑郁症患者,26岁的陈小姐,婚后出现抑郁症状,目前她最担心的就是,精神病药物是否对胎儿有影响?抑郁症治疗期间能否进行药物控制?

据陈女士丈夫讲述,妻子婚后出现失眠、厌食,消瘦了很多,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独自流泪,医生诊断她患有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佳静安定治疗,约1个月后病情好转,继续服用阿米替林巩固治疗4个月。目前已经怀孕2个月,家人都很担心,阿米替林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可不可以不服药了?

陕西精神病医院专家王晓峰介绍,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显然是不主张在治疗期间怀孕的。由于任何一种抗抑郁药都会很快通过胎盘,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凡是考虑在孕期停用或维持使用抗抑郁药物者,在作出决定之前都需要考虑两点: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孕妇的抑郁症若不治疗所带来的危害。

抗抑郁药对胎儿的影响

美国FDA根据临床及动物实验资料把药物分为A、B、C、D、X五类,A类在孕妇中使用是最安全的,X类禁用于孕妇,因为这类药物肯定有害于胎儿。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是C类。除此之外,产后出现毒性反应或撤药综合征,这类副作用相对较常见,比如孕期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者,新生儿可出现肠梗阻、敏感、易激惹和癫痫发作。孕期服用新型抗抑郁药者,新生儿可出现适应困难、呼吸困难、喂养困难、易激惹等,但大多不严重,通常短期内会消失。

有些病人甚至医生担心抗抑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孕期停用抗抑郁药物,仅用安定类药物替代治疗,他们认为安定类药物副作用小,对胎儿更安全些。其实这种替代治疗方案更不可取,因为大多数安定类药物属D类或X类,对胎儿的影响比抗抑郁药物更大。

孕妇抑郁症用药更需慎重

怀孕期间应尽量不服药,但如果孕妇患了抑郁症还能治疗吗?最新研究资料显示,25-44岁育龄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并且怀孕与不怀孕的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均等的;另一方面,既往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在怀孕后产生抑郁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孕期的头三个月。

人们较多注意抗抑郁药给胎儿带来的影响,却忽视了孕妇抑郁障碍若不治疗所带来的危害。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孕妇的抑郁症状和早产、出生体重低有关。有抑郁障碍的孕妇常常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失眠,这些都会影响胎儿。而且,已使用抗抑郁药的妇女在怀孕前后停药,会使她们面临很大的风险:有反复抑郁发作的妇女若停药准备怀孕,有70%在怀孕期的头3个月会复发,严重抑郁障碍的孕妇还会有自伤自杀行为。所以,也要权衡利弊,若孕妇抑郁症状严重不宜轻率撤药,在决定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及如何治疗之前进行医患沟通就十分重要了。

由于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显着变化等各种原因,许多准妈妈会患上孕期抑郁症。经常犯懒、迟钝、消沉、多虑,而准妈妈的情绪波动过大对胎儿会有直接的影响。针对孕龄期抑郁症治疗,需选择正规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