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骨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级甲等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为地中海地区,亚洲,中南美洲等。我国布氏菌病疫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 山西、黑龙江等省份,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动物及其动物制品。近几年来,我国布病的流行有扩大蔓延之势,疫情从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农区及城市蔓延,流行的形式以多发的、分散的点状流行代替了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形式。
病理病因
布鲁菌属为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无荚膜、鞭毛、芽孢及天然质粒。布鲁菌可分为六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马耳他布鲁菌,Br.melitensis)(生物型1~3)、牛种(流产布鲁菌,Br.abortus)(生物型1~7,9)、猪种(Br.suis)(生物型1~5),以及绵羊附睾种(Br.ovis)、沙林鼠种(Br.neotomae)、犬种(Br.canis)(各1个生物型)。从临床看,六个种中以羊、牛、猪三种的意义最大,其余三种仅犬种偶感染人。前三种中,又以羊种的致病力最强,感染后症状较重,可引起暴发流行;牛种的致病力最弱,感染后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呈散发。各菌株的致病力也不相同,羊种、猪种的强毒株的致病力强,而其弱毒株和牛种的各种毒株的致病力均弱。我国主要为羊种流行,其次为牛种,猪种仅存在于少数地区。近年发现,我国很多地区犬中有犬种感染,其感染率可达7.5%,人群感染率也较高,尚需进一步证实。本菌致病毒力因子的物质基础是LPS、外膜蛋白(OMP)和某些毒力相关因子(如过氧化氢酶、尿素酶、Cu/Zn超氧歧化酶等)。布鲁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在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皮毛上可存活4个月。但对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法均较敏感,湿热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或3%含氯石灰澄清液数分钟均可杀死。本菌各种之间有共同抗原,故一种有效菌苗对各种均有预防作用。
症状体征
本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因此分型为急性期、慢性期活动型及慢性期相对稳定型。潜伏期7~60天,平均2周,少数患者可达数月至1年以上。
(1)急性期 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发热多为低热和不规则热,5%~20%出现典型的波浪形,其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发热时中毒症状不明显,有时退热后症状反比发热时为重,故又曾称本病为波状热。多汗亦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关节痛常较剧烈,与风湿热类似,呈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约占男性患者的20%~40%,乃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肝脾肿大也很常见。其他尚可有头痛、神经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
(2)慢性期 病程超过1年,称为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凡慢性炎症表现明显者:低热,症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为活动型。凡无慢性炎症表现者: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或功能障碍较固定。仅于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时才加重者,为相对稳定型。本期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部分病例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也较常见,如周围神经炎、脑膜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见到,如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
疾病诊断
(1)本病急性期应与血白细胞不高的较长期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特别是同时有多汗、关节疼痛、肝脾重大者,如伤寒、结核、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瘤、胶原病等。慢性期则需与慢性骨关节病,神经官能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加。有时可出现少数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则正常或偏高,持续增速提示有活动性。
2.病原体分离 可从血液,骨髓,脑脊液,尿液,脓液等进行分离。牛型布鲁菌初分离时不易生长,需有适当的二氧化碳环境。因布鲁菌生长较慢,故各种培养需经孵育2~4周后仍无细菌生长,才能判为阴性。最近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血培养均可在7天内,骨髓培养均在4天内获得阳性结果。一般认为血培养阳性率急性期高,慢性期低。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高。
3.免疫学检查
3.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3.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3.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治疗手段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
(2)抗菌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1.急性期治疗
1.1 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1.2 二线药物
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1.3 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1.4 隐性感染病例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建议给予治疗。
2.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
3.并发症治疗
3.1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3.2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
3.3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4.特殊人群治疗
4.1 儿童: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8岁以上儿童治疗药物选择同成年人。
4.2 孕妇: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妊娠12周内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预后
本病的预后良好。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率也就2%~3%。经抗菌药物治疗后更很少病死。病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等。急性期患者中大多数均于3~6个月内恢复健康,部分患者的病程可长达1年以上。慢性期患者治疗较困难,有时可遗有关节病变和肌腱挛缩而使肢体活动受限。
预防护理
应采取以家畜预防接种为中心的综合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对家畜可采取“定期检疫”、“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菌苗免疫”等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2.1牲畜流产物的处理:流产物应深埋,污染场地严格消毒。
2.2畜产品的处理:乳类及乳制品消毒(巴斯德消毒或煮沸)。毛皮消毒(自然存放1~5个月、日晒、化学消毒、60Coγ照射等)。肉类要熟食。
2.3家畜粪便要经无害化处理后用做肥料及燃料。要保护水源,防止被患者及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
2.4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职业人群的防护:接触病畜时,应着防护装备:工作服、口罩、帽子、围裙、乳胶或线手套和胶鞋等。工作后要用消毒水或肥皂水洗手,工作期间不吃东西,饭前洗手等。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可接种布鲁菌苗。常用者有19-BA菌苗及104M菌苗,后者效果更好,但人用菌苗免疫维持时间短,需每年接种,而多次接种又可使人出现高度皮肤过敏反应甚至病理变化。此外,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与自然感染的抗体鉴别较难,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故近年来多不主张广泛接种,而仅用于本病活动性疫区皮内试验阴性的受威胁的人群,如兽医,牧民,接触布鲁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4.加强宣传教育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羊肉到底还能不能吃?布氏杆菌病与饮食卫生
布氏杆菌病4例误诊分析
布鲁氏杆菌病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
人是怎样患布病的
布病是如何传染的?人和人之间容易传染吗?
布鲁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