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1%-2%。根据 2004 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 30 岁至 85 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 0.77%,葬中 8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 30% 以上。
非瓣膜病房颤占房颤患者的绝大多数。在瓣膜病中,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的患病率最高,约占 40%。其次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在发展中国家,房颤合并瓣 膜性今脏病仍较为常见。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 5%,是无房颤患者的 2-7 倍。瓣膜病性房颤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 17 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进一步增高。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较高。因此对于房颤患者,不仅是医生以及患者都是需要提高对抗凝的认识以及重视。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上热下寒”证的中医辨证及其新发展
郭兆安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肾病内科
老年人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还是药物治疗?
伍伟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学会重视房颤的危害 并积极预防其诱发其他并发症
顾宇重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老人报》:房颤治疗走进三维时代
杨平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房颤的危害及防治原则
任世银大丰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肿瘤综合科
心内科常用药物禁忌-洋地黄类
王春松聊城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