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介入肿瘤科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肾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
临床简介
n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因为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造成。
n 机理:肾动脉狭窄时,肾素( renin)量增加刺激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多。同时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n 肾血管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而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发现15%合并肾动脉狭窄。
n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在欧美国家以动脉硬化为主,约占75 %。我国既往报道以大动脉炎居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也逐渐转为以动脉硬化为主,现已接近欧美国家,其他病因如纤维肌结构不良(FMD)等所占比例较少。
诊断方法
n 肾动脉狭窄的检查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肾动脉造影检查、CTA、
MRA、超声、肾功能显像、
外周血肾素水平等。
n 肾动脉造影为检查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治疗进展
1、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降低血脂、严格控制血糖以及戒烟等。
n 药物治疗可以使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80%。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肾动脉搭桥术、肾动脉内膜切除术和自体肾移植术等。
n 手术治疗可以迅速解除肾动脉的解剖异常,但是手术的并发症很多,包括出血(1%-4%)、血栓(0-4%)、胆固醇栓塞(1%-4% )、卒中(0 -4%)以及死亡( 2. 5%一8% ),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3、介人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PTA)以及肾动脉支架植人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ial stunting,PTAS)
n 肾动脉介人治疗已经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n 1.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动脉(包括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
n 2.各种原因造成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70%并同时合并以下3-5项其中之一;
n 3.患者有难治性高血压或由肾动脉狭窄引发的肾功能障碍;
n 4.肾动脉狭窄合并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n 5. 动脉狭窄合并发作性肺水肿等。
禁忌证
n 1.常规心血管造影的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脑、肝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等;
n 2.病变广泛,累及肾动脉全长或肾内弥漫性小血管病变;
n 3.患肾萎缩严重,肾功能丧失;
n 4.大动脉炎活动期属于相对禁忌证
介人治疗技术
1.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
n 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分别行腹主动脉和双肾动脉选择造影。
明确有无肾动脉狭窄、狭窄部位和狭窄的长度以及狭窄两端的正常肾动脉管腔直径.
2、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
n 使用专用肾动脉导引导管,采用治疗导丝越过狭窄段,直至肾动脉远端分支,这是治疗的关键
n 单纯PTA:选择直径与狭窄两端正常肾动脉相同或略大的球囊
n 支架植入:先选择比正常肾动脉小1-2cm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植入支架;若狭窄不严重,可不行预扩张,直接放入支架
3.支架的选择
自膨式支架—柔韧性较好,但定位欠准确,适合肾动脉中段和比较迁曲的肾动脉狭窄;
球囊扩张式支架—定位准确,柔韧性较差,适合肾动脉开口部和无明显迂曲的肾动脉狭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绝大部分是球囊扩张式支架,直径5-7mm,长度12-18mm
4.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n 术中及术后均要积极合理抗凝。
n 常用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疗效
n 肾动脉PTA与PTAS技术成功率可达90%-100 %
n 术后1年再狭窄率单纯PTA为20%-30% ,PTAS为10%左右,支架有效地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
n 肾动脉开口病变,目前主张直接植入支架,即直接PTAS术
并发症及其防治
n 1、穿刺点并发症
局部血肿并发症较为常见。可采取术后保留动脉鞘管,直到肝素化停止2小时后拔管。
n 2、急性肾动脉血栓
PTA与PTAS术中有可能发生急性肾动脉血栓(1%),致肾动脉闭塞。一旦发生应立即行动脉溶栓术。
n 3.动脉内膜撕脱
单纯PTA术使用大球囊扩张较常见(2%-4% ),一旦发生应停止操作,立即植人支架治疗。由于越来越多预扩张使用小球囊技术,内膜撕脱并发症几乎为零。
n 4.肾动脉破裂出血
主要因导丝导管过硬或强行球囊扩张造成。出血轻者可保守治疗.若大量出血,血压下降严重,应考虑开腹手术治疗。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肾虚肾亏是纵欲过度引起的吗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
怀疑肾动脉狭窄的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
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肾动脉狭窄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