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针灸治疗前额痛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概述】

前额痛是头痛症状之一,其痛多连眉棱骨和眼眶痛,病在阳明经,诊治时应有所侧重.中医临证把前额痛分为:风寒束络、风热上攻、肝虚火旺、肝经停饮、痰湿阻滞等5个证候类型.

本症又称眉棱骨痛,眶痛等.

本症常见于西医的鼻窦炎、感冒、眶上神经痛等.

【常见证候】

(1)风寒束络:前额痛连眉骨,遇寒加重,常喜包扎额部,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上攻:前额痛,或连眉骨,痛时目不能开,发热,不恶寒,口干苦,舌尖红,苔白或白黄相兼,脉浮数.

(3)肝虚火旺:眼眶骨痛,痛连目系,怕见光亮,头晕目眩,口干,舌红,脉细数.

(4)肝经停饮:眉骨痛,目不能开,昼静夜剧,胸膈满闷,恶心欲呕,肢体Ilj倦,舌苔白厚而腻,脉弦滑.

(5)痰湿阻滞:头痛以前额部为甚,以眉棱连目眶胀痛为特征,甚则头如包裹,眼如布蒙,沉重烦闷,多随气候变化而发作,舌淡胖大,苔白滑,脉弦滑.

【症状分析与鉴别】

风寒束络前额痛与风热上扰前额痛:都是外感所致前额痛,但一为风寒,一为风热不难鉴别.前者因外感风寒之邪窜人头部,风寒束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而前额疼痛.特点为遇寒加重,常喜包扎额部.

兼有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而后者多由外感风热之邪,循经上扰头及前额,致以经脉壅阻不畅,故痛.兼发热,不恶寒,口干苦,舌尖红,苔白或白黄相兼,脉浮数等表热证.

肝经停饮前额痛与痰湿阻滞前额痛:都是水液代谢异常所致.但肝经停饮前额痛多由肝寒凝滞,水饮气化不畅,痰饮停滞,影响头及前额经脉畅通受阻,故前额痛.以眉骨痛,目不能开,昼静夜剧,胸膈满闷,恶心欲呕,肢体困倦,舌苔白厚而腻,脉弦滑为特点.

而痰湿前额痛多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停聚,而成痰湿饮邪,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下降而致前额痛.兼见头如包裹,眼如布蒙,沉重烦闷,多随气候变化而发作,舌淡胖大,苔白滑,脉弦滑等症.

肝虚火旺前额痛;多由于大失血,或久病气血亏

虚,而致肝血亏虚,阴血不足,不能制约肝阳,化火上窜,故而眼眶骨痛,痛连目系.兼见怕见光亮,头晕目眩,口干,舌红,脉细数等肝血虚症.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印堂、攒竹、头维.

配穴:风寒束络者加风池、列缺;风热上攻者加大椎、曲池;肝虚火旺者加肝俞、行间;肝经停饮者加期门、脾俞;痰湿阻滞者加丰隆、太白.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印堂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 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攒竹向下平刺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头维平刺0.5~1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配穴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方义:印堂为局部取穴,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攒竹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刺头维可祛风明目、清头泻火.配风池、列缺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曲池、大椎疏散风热,通络止痛f肝俞、行间补肝泻火,通络止痛;期门、脾俞温阳化饮,疏肝止痛;丰隆、太白健脾利湿,通络止痛.

【按语】

眶上神经痛引起的前额痛较为顽固,一般病程较长,在治疗时可加用电针加强刺激,增强疗效.平时注意控制情绪,避免激动.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