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针灸治疗头冷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概述】

头冷,即自觉脑户寒冷,喜戴帽或以毛巾裹头,不胜风寒.头冷时常伴有头痛、眩晕等症,本节则讨论以头冷为主症者.

本症又称"脑冷".

【常见证候】

(1)督脉虚寒:额顶寒冷,可连脊背,得温则减,时轻时剧,经久不愈,肢冷畏寒,腰痰肢软,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迟.

(2)厥阴中寒:头部寒冷.颠顶头痛,欲裹衣被,面色青晦,四肢厥冷,呕恶清涎痰沫,舌苔白,脉沉紧.

【症状分析与鉴别】

督脉虚寒头冷与厥阴中寒头冷:两者均为寒证,前者为虚寒,后者为实寒.督脉虚寒头冷,由于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致精血亏损,督脉失于滋养,虚寒内生,督脉经循脊背达于颠顶,督脉虚寒则阳气失于敷布,故见头冷,并连及督脉所经部位,起病缓,头冷不甚剧,时轻时重,病程长,常伴有腰背疫冷,神疲肢冷,得温则减,脉沉迟等虚寒症.而厥阴中寒头冷为外感寒邪,直中厥阴,或伤寒由表入里,传人厥阴,厥阴之脉会于颠顶,寒邪循经脉,上逆于颠顶,故见头冷,颠顶头痛. 起病急,头冷头痛较剧,病程短,且伴面色青晦,四肢厥冷,呕恶清涎痰沫,舌苔白,脉沉紧等实寒证.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百会、囟会、大椎.

配穴:厥阴中寒头冷者加三阴交、太冲;督脉虚寒头冷者加命门、太溪.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百会向后平刺0.6~0.8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囟会平刺0. 3~0.5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大椎向上斜刺o.5~1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配穴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方义:百会、囟会属于局部取穴,能升阳固表.大椎穴位诸阳之会,温阳散寒.配三阴交、太冲温经散寒;命门、太溪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按语】

头为诸阳之会,头冷痛为阳气不达颠顶,故针灸治疗应以温经通络为主.嘱患者注意保暖,以免感受外邪而加重病情.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