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是空鼻综合征还是躯体形式障碍

余金龙
余金龙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最近,空鼻症这种连大多数医生都没听说过的疾病,却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空鼻症最早于1994年由Eugene和Stenkvis提出,认为是一种医源性疾病,通常发生在鼻甲切除性手术后,表现为鼻塞、鼻腔和咽部干燥感,呼吸困难、窒息感、胸闷气促、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劳、烦躁、焦虑不安、鼻腔脓涕、有臭味、嗅觉减退等,检查可见鼻腔宽敞或呈“筒状”。

严格意义上讲,空鼻症目前还不能称之为一种病,所以正式名称叫空鼻综合征(emptynosesyndrome,ENS)。

单从临床症状看,空鼻综合征不易跟我们精神科的焦虑性质的疾病鉴别,尤其是跟躯体形式障碍容易混淆。

临床上焦虑性质的疾病有很多种,包括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发作)、躯体形式障碍、恶劣心境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癔症、社交恐惧症、学校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衰弱和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内心的焦虑和冲突常潜意识借身体来表达(建议参考文章:焦虑症可导致哪些身体的症状?),这个内心焦虑和冲突转化为身体症状的心理过程叫做“躯体化”。焦虑特别容易投射在身体的各种腔道和有孔的或狭窄的地方,所以泌尿科、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或五官科就成了焦虑性质疾病的“重灾区”,我们医院平时请我会诊最多的就是耳鼻喉科。

焦虑性质疾病大多是慢性病,要治好不易,其中较易治疗的是焦虑症,通常也要好几年才能真正治好;其中较难治疗的是躯体形式障碍,特别是其中的躯体化障碍,来看我们精神心理科之前通常已在内外各科诊治了好多年。

如果躯体形式障碍被误诊为耳鼻咽喉科的疾病,并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通常是没效的,或短暂好转后症状又来了,有的患者甚至比手术前更严重,因为手术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因素,还有经济的、赔偿的、误解的、恶劣医患关系等多种已知和未知因素的卷入,令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增加。这时有部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跟空鼻综合症就可能很像了,但这时才想到转诊精神心理科对有些病例来说可能就比较被动了。

所以,如果病人的客观检查与病人的主观症状明显不符的时候,或者医生已怀疑病人的身体症状可能是心因性的话,术前就请精神心理科的医生会诊通常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减少误诊误治,避免医疗纠纷,这样对病人对医生都好。我曾建议心脏内科、泌尿科和整容科的医生这样做(见文章:心脏支架手术前可以考虑先做一个心理评估),但医生们向我反映:他们的病人对请精神心理科医生会诊大多很反感,有的病人医生已经要求过很多次了,但病人仍坚决拒绝。所以,今天写这文章的目的,也是想多科普一下这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很多后来治好的病人都后悔当初没早一些来看我们精神心理科。

那空鼻综合征有没有可能就是一种躯体形式障碍或其它焦虑性质的疾病?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这种可能性,需要从遗传、病因、病机、病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但空鼻综合征的某些核心症状的确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病人的鼻腔是空的或宽阔的,却有明显的鼻塞症状;病人呼吸系统的检查是正常的,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感。这类矛盾症状在我们精神心理科焦虑性质的疾病中就很常见,尤其呼吸困难和窒息感不仅是焦虑性质疾病的常见症状,还是焦虑症急性发作时较特征性的症状。

注;以上个人观点,都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