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位于窦房结内或窦房结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折返激动,如连续出现3次以上,即为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发病机制 引起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是折返激动。窦房结内的P细胞是慢反应细胞,除极速度慢、幅度低,激动传导缓慢,在细胞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除极不同步,使窦房结在功能上形成几条传导径路而有利于折返形成。另外,在窦房结周围尚有一个生理上介于窦房结(慢反应)和心房肌(快反应)之间的区域即窦房结结周区。结周区的结周纤维存在着功能性纵向分离的双径路,呈现传导性和不应期的不均一性,从而构成折返发生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老年患者更多见。心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即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发作时心率为100-200次/分,,多数为 100~130次/分。常因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诱发,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其临床症状与心动过速时的心率、持续时间有关,心率较慢时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而心率较快时(尤其>120次/分)可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甚至晕厥前兆等表现。
心电图表现及电生理特点 ①P ′波的形态、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相似。②心动过速的频率为100-200次/分,平均心率130-140次/分。③突发突止,短阵发作,持续数秒即终止,间隔数个正常搏动后可再次发作。④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或终止发作。⑤可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或束支传导阻滞,但并不影响心动过速的持续或频率。⑥迷走神经刺激可终止发作。
诊断依据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①临床上有突发突止的发作特点,但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性者(>30秒)少见。②P′的形态、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者相似。③可做食管电生理检查:可经S1S2或RS2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④无创性检查诊断和鉴别有困难时,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者有确定诊断的价值,主要观察和测定心动过速诱发后心房激动的顺序,当顺序符合由上向下、由右向左,并与窦性心律的心房激动顺序完全一致时,则可确诊。
治疗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临床虽不少见,但由于发作时频率不快、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不需治疗,少数症状明显者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药物治疗。极少数药物疗效不佳而症状明显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的认识
如何分析和处理重症患者合并的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
【循环系统心身疾病】窦性心动过速
【循环系统心身疾病】窦动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