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心胸外科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1、参照主动脉瓣口的直径分型:
①大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的直径等于或大于自身主动脉瓣口直径者,室间隔缺损对血流的阻力小,早期肺血管尚未发生病变时,肺血管阻力小,左向右的分流量巨大,故易于出现呼吸窘迫、左心衰竭与肺部感染征象。
②小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的直径小于主动脉瓣口直径的1/3以下,室间隔缺损对血流阻力大,左向右分流量小,因而不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显著异常。右室压力及肺血管阻力不高,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8U/m2。有些中等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其肺血管阻力正常或轻度增高并维持到10岁以内,此后,如果室间隔缺损仍不变小,随着年龄增长,可发生更重的肺血管病变,但也可能不发生。婴幼儿小室间隔缺损,不会发生肺血管病变。
3、感染性心内膜炎
室间隔缺损患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约0.15~0.3%病人•年。好发于小型室间隔缺损,男性多于女性,20岁以上发病较多,感染的赘生物栓子有时可造成体循环动脉或肺动脉栓塞。
4、死亡
婴幼儿大室间隔缺损,如未经治疗,约9%于1岁以内因心力衰竭死亡,多数发生在出生后2~3月。可能是这时胎儿型肺小动脉中层肥厚退化,使肺血管阻力降低,通过室间隔缺损的左向右分流量更为增多,逐渐导致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最终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反复发作肺部感染也是致死的原因。
5、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
少数室间隔缺损患者容易发生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并发症,常见于干下型及膜部的大室间隔缺损。出生时很少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是在10岁以内发生并逐渐加重,到20岁时,常常很严重。当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由于脱垂的瓣叶堵塞室间隔缺损,导致左向右分流量减少。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江西宜春女童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术
云南楚雄1岁2月男童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成人先心 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术
心室间隔缺损损外科手术治疗
一低龄低体重巨大室间隔缺损婴儿在我院救治成功
5月男婴 小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