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慢性乙肝的定义

医学科普 2022-04-12
王东
王东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慢性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其可以由明确的急性乙肝演变而来,也可以由治疗不彻底后潜伏下来的病毒引起,还可以由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长时间潜伏后引发。
若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慢性乙肝。本病为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慢性乙肝的症状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无力、下肢酸软、恶心、呕吐、胃脘部疼痛不适等。部分病人会出现小便黄、皮肤黄、眼睛黄、皮肤瘙痒等症状,甚至出现低烧,但不会超过38.5℃。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超过半年,、食欲减退、尿黄、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需要就医治疗,患者可以去传染科或者感染病科就诊。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口服核苷酸类似物为主,如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线推荐药物,可靶向直达肝脏细胞,在肝脏转化为有效活性成分替诺福韦,能够强效抑制病毒。此药的耐药性较低,对骨骼,及肾脏的损伤较小。


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热点文章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