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双眼视异常——一个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近视原因

徐渊
徐渊

副主任医师 眼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双眼视异常——一个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近视原因

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某一个因素可能占主导地位。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因素,对症处理,近视控制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往,我们注意了视网膜成像、调节、隐斜视、大散光、屈光参差、旁中心离焦、近用眼时间、环境以及身高增长等因素。但最容易忽视的因素,恰恰是最常见的因素,这就是双眼视异常。

什么是双眼视?双眼视异常是怎么形成的?双眼视就是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一个物体,并能够真实反映外界空间的过程。每个人,双眼视功能都有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不是生来就有正常的双眼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如:遗传条件(父母的遗传)、胚胎发育条件(有没有遭受全身感染及用药干扰)、围产期条件(各种损伤)、婴儿期条件(感染、外伤、倒睫)等等。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如:照明环境、用眼环境、学习环境、卫生环境(感染)等等。有没有一个正常的屈光发育状态?如生理性远视度减少、散光或屈光参差。有没有不良用眼习惯?如握笔姿势不正确遮挡一眼、习惯于一个方向注视、偏头书写等。有没有斜视、隐斜视、上睑下垂?等等等等。总之,一切影响双眼视力平衡及眼球正常运转的因素,都会影响双眼视的正常形成,导致双眼视异常。

为什么双眼视异常会导致近视眼度数不断增加?人的两只眼睛,就像两个摄像机,摄出来的实时画面必须严格的对应起来,传入大脑,才能在人的中枢处理下建立起一个外界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越接近于真实,人的判断与操作能力就越准确,这就我们常说的三级视功能。支配两只眼球运动的是两只眼球旁边的12条眼外肌,这12条眼外肌受注视跟踪、张力性聚散、调节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中枢系统支配,调动两只眼球的运动。双眼的调节也参与了这一活动,影响了双眼的集合与散开,同时调节也会受到眼球运动的影响。如果双眼视力不平衡、眼球不能正常运转或调节能力不健全,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到影响到双眼视功能。

双眼视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双眼不协调,或至少在某一个位置上不够协调。这时,本该由两只眼睛完成的任务,就会落在一只眼睛上,即使两眼不停的轮流使用,也难达到正常用眼时间的一半。试想,两个人抬60斤东西,上午干3小时,下午还可以再干3小时,如果让一个人抱上60斤的东西就很难,即使不停地轮换,也很难干到两个人配合时间的一半。不到时间就累了,累了不休息就会疲劳、损伤。工作还没有完成,强迫再干,就可能出现眼痛眼胀、眼干眼涩、畏光流泪、头痛脑涨、视物模糊、看字错行、重复阅读及频繁揉眼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可能出现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等一系列改变。即使没出这些问题,也会锻炼得强壮起来。身体强壮会表现为块头长大,而眼球长大一毫米就会长出-3.00D的近视来。

这一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途径,一直被掩盖在各种理论当中。如:眼动参数的异常,包括调节性集合比调节(AC/A)、集合性调节比集合(CA/C)以及AC/A比CA/C等等。又如隐斜视、调节滞后、形觉剥夺、调节紊乱等现象。其实,这些问题都可能与双眼视异常有关。双眼视异常导致近视不断发展,早已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检查来发现,来解决。只是这些理论复杂、检查设备不够普及,不能被大部分眼科医师所接受,因而难以广泛应用。只要重视双眼视,就有机会及时发现,能够及时发现,就有解决的办法。

双眼视异常有哪些表现?怎样早点发现?双眼视异常的表现类型很多,主要表现为三大症候群:调节异常、集合异常及调节与集合的配合异常。调节异常表现为调节超前或调节滞后等;集合异常表现为隐斜视、微小斜视及融合范围减小;调节与集合的配合异常主要表现为AC/A、CA/C等异常。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来发现,但在患者身上的表现都可能是视疲劳。如上所述眼痛、眼胀、眼干、眼涩、畏光、流泪、头痛脑涨、视物模糊、看字错行、重复阅读、频繁揉眼等等,这些症状出现两个以上就可能是视疲劳。视疲劳的症状出现在孩子们身上,就要注意了。除了疲劳症状之外,孩子的头位改变也会也是早期发现双眼视异常的重要指标。

双眼视异常怎样解决?首先、预防为主。对于存在遗传背景的孩子,建立视光档案。发现屈光状态表现异常时,无论视力是否正常,有没有双眼视异常的表现,都要注意。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加强户外活动、纠正握笔姿势等避免双眼视异常的出现。

第二、及时发现。不明不白的侧视、揉眼、畏光、流泪,查不出直接原因,就要考虑双眼视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同视机,看看融合范围够不够。作个红玻璃试验(用镜片箱中的标准红玻璃遮盖单眼,将笔灯置于眼前1m处,在1m见方的范围内活动,嘱患者跟踪注视),看看有没有中央或周边出现复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调节集合训练。发现隐性外斜视或集合不足的患者,需要通过看远看近的集合训练来解决。发现调节灵敏度较差的患者可以通过反转拍训练调节能力。

第四、眼球运动训练。发现复像出现说明某个眼肌或某一部分眼肌机能有缺陷。肌肉力量不足,可以通过锻炼来解决,眼肌机能缺陷,也可以通过运动来加强,但必须保证每一个肌肉都能参与。如果短期训练无效,就需要先用棱镜矫正再作训练。

第五、棱镜矫正。棱镜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当部分眼肌机能不全时,眼球转动不到位,用棱镜就可以补偿一部分。用棱镜帮助训练,最终还可以去掉棱镜,只有积极训练,才有机会。一少部分通过训练确实不能去掉棱镜的,可能需要终生戴棱镜。

第六、4D训练。棱镜只能让两只眼睛的视轴在某一点上汇聚,偏离这一点,就可能分开。眼球运动训练可以借助于这一个点,让两眼视轴在一个面上的所有点都能汇聚。只有在所有面上都能将双眼视轴汇聚,两眼才能顺利完成同一个工作。如果这个功能稍差一点,只会在他不能汇聚的点或面上放弃一眼。4D训练是一种可以人机互动的3D训练设备。也就是找到患者的问题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不仅用于弱视治疗,还可以通过改善融合,提高立体视功能。改善融合范围正是解决双眼视功能的最佳途径。

相信,在双眼视问题受到重视之后,不仅许多急剧进展的近视会得以控制,预防措施得当,还可以避免大部分将要发生的近视,让我们拭目以待。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