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脑卒中的介入诊疗

钟望涛
钟望涛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脑卒中的介入诊疗

脑卒中(中风)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之为“中风”,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中风)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两大类。有报告披露,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年增幅2%~3%,每年新增400万中风病人,高于世界脑卒中年增幅1.7%的平均水平,中风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加强对脑卒中的诊疗认识有助于我们提高健康水平。近年来,脑卒中的介入诊疗随着医疗技术与介入器材的发展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何谓脑卒中的介入诊疗?

脑卒中的介入诊疗指通过介入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脑血管造影术2、急性脑梗塞超早期动脉溶栓术3、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

2、脑卒中的介入手术毕竟是一种手术,能不能介绍一下这种手术的过程?

脑卒中的介入手术过程:病人在局部麻醉后,用非常细的穿刺针进入大腿的血管(股动脉),之后可插入造影导管(直径不到2毫米),到达颈部血管,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血管照相,了解血管堵塞的程度,这个过程叫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病人可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叫动脉溶栓。需要进行支架治疗者,也是通过大脑血管将支架送入血管内,到达病变位置后将支架释放。介入检查治疗后需要卧床数小时,使大腿血管得到修,之后即可恢复日常活动。检查治疗过程病人仅有短暂轻微疼痛,不需要特殊处理。

3、脑卒中的介入手术风险大不大?

所谓介入手术,都是在血管造影机下观察手术的过程,不开刀,创伤小,不用备血,恢复快!也是目前来说比较先进的微创手术,相比开放性手术的风险来说已是大大降低了。当然不同的介入手术相对来说风险也不太一样,比如说脑血管造影,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在万分之一到三,在熟练的操作下基本上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介入溶栓的并发症其实与手术操作关系不大,手术的风险是来自溶栓本身,而不是手术,脑血管支架术的风险也大约在千分之几左右。

4、有些人对脑血管支架治疗还是很担心,你能详细说说吗?

脑血管支架治疗:由于要在脑血管内进行操作,脑血管支架治疗存在风险,但总体发生率不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仅千分之几,相对于开颅手术治疗风险小得多。因为需要进行脑血管支架治疗的血管都是严重硬化和狭窄的,因此,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高,达到千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百,有些甚至已经发生了脑梗死。因此,对于严重硬化血管来言,脑血管支架治疗比与不进行支架治疗风险也小得多。

5、脑梗死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梗死是因为脑血管堵塞引起的,因此,为了了解脑血管动脉硬化的情况,了解哪些血管堵塞,是大血管的狭窄还是小血管的狭窄?堵塞有多严重(是30%还是80%),判断再次脑梗死的危险性,决定治疗方案,就必须进行脑血管检查,当然到目前为止,脑血管检查的选择当中有很多,比如做头颈部CTA或MRA,还有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谱勒脑血流图(TCD)等等,但这些检查都无法与脑血管造影相比,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结构检查的最好手段和“金标准”,决定脑血管狭窄患者是否需要支架手术治疗的标准就是脑血管造影。因此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每一位脑梗死患者来说是何等重要。只有全面了解脑血管的病变情况,才能作出最合理治疗选择。

7、哪些脑卒中患者最需要做脑血管造影检查?

其实每位脑卒中患者都应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大部分相对症状轻微,恢复比较好,或者常说的“小中风”患者更要尽早去做。另外年轻的脑卒中患者也是应当尽早去做。小中风的特点是常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多数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很多病人认为病“好”了,就认为自己没事了,就不去管它了。其实那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症状超过了2小时,病人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 时就应该叫脑梗塞了。而这类病人常常合并有大血管的严重狭窄,如果能及早发现这些病变,尽早使用支架治疗去打通血管,这类患者再次发生严重卒中的机会可以从30%降低到1%以下,可一旦错过时机,将是失不再来,终身瘫痪,非常遗憾了。

8、脑血管病患者为什么要进行支架治疗?

有些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变细,使血流不通畅,导致脑供血不够,最终还可能因为动脉硬化或血栓而完全堵死,还有些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脱落到血液中会随血流进入脑内堵死脑内正常的血管,这些情况最终导致脑梗死。对于严重动脉硬化合并狭窄的血管,目前没有哪种药物可以清除斑块,解除狭窄,恢复血管正常结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必须治疗,否则容易发生脑梗死,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有血管内放置支架治疗或者手术开脑进行脑血管搭桥术。心血管搭桥术做得比较成熟,但脑血管搭桥术风险高,目前国内也很少有医院能做,因此,支架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用不锈钢或合金做成的永久性支架象一个网状的小桶,放到动脉硬化部位后释放打开,可以立即将狭窄的血管恢复到正常直径,使血流恢复通畅。支架有非常好的弹性,放入血管后可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血管塌陷。支架的网格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这样可以起到防止血管堵塞的作用,从而预防脑梗死。但是,脑血管支架治疗不能使已闭塞造成的坏死脑细胞死而复生,对病人已经出现的瘫痪等症状改善有限。

9、那么请问哪些病人需要进行脑血管支架治疗?

主要有以下患者应进行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大动脉炎引起血管狭窄,应符合以下标准之一:无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80%,有症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大于50%或虽然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小于50%,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

10、脑血管支架治疗后还要长期服药吗?

支架放置到病变血管内后,在几个月内会被血管内皮覆盖,成为血管壁的一部分,无需更换。这几个月应该进行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止支架诱发血栓形成,内皮细胞覆盖后,这种危险消除,但仍要继续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剂,主要是为预防其他血管的血栓形成。

11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生,最有效的治疗是什么?

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如果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那么瘫痪的肢体就可能完全恢复正常;相反,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那么瘫痪肢体的恢复将十分困难,甚至遗留下终身瘫痪。当然治疗是越早越好,“时间就是大脑”。为什么一定要在6小时溶栓?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之前溶通血管,恢复血液供应才有意义,脑梗死6小时内脑细胞没有完全坏死。被救活后功能逐渐恢复,瘫痪的肢体就会恢复正常。而超过6小时,多数脑细胞就会坏死,而脑细胞又不能再生,这时即使血管再通也没用。很多患者出现半身不遂,讲话不清的脑梗死表现后,不去医院就医,而是在家里自己休息,自己服药,擦油,等到第二天或者病情加重了才去医院,失去了“6小时”这个珍贵的溶栓治疗时机。当然,溶栓治疗可选择经动脉血栓内接触溶栓与全身静脉溶栓,但介入溶栓的血管再通机会要大,溶栓药物用量更少,出血的风险要低得多,因此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但费用会相对高一些,提示:出现中风表现,应立即到有神经内科专科的医院就诊,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其中半数患者可能得到痊愈的效果!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