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张毅
张毅

副主任医师 介入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专家共识的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都有哪些呢?本期我们来说一说。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人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LDL-C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许多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蔬菜和水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和钾的食物、植物甾醇,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人、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维生素(

Vit)E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无关联。

α-亚麻酸、油酸、膳食纤维(非淀粉多糖)、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很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硬脂酸与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摄人类黄酮和大豆制品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富含月桂酸的脂肪、B-胡萝卜素补充剂和胎儿营养不良可能增加其风险。膳食营养因素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证据水平见表1。

(一)膳食脂肪酸和胆固醇

1.饱和脂肪酸:大量关于膳食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与冠心病之间的动物实验、人群观察研究、临床试验和代谢研究均证明脂肪酸和膳食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强相关。脂肪摄入量过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多可升高血TG、TC和LDL-C水平。这些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存在于畜肉(特别是肥肉)、禽肉、棕榈油和奶制品中的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

0)和月桂酸(C12: 0)。硬脂酸(C18:0)对血TC没有显著影响,即不升高也不降低血TC水平,且在机体内很快转变成油酸。

2.反式脂肪酸: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均属于顺式脂肪酸。植物油部分氢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代谢研究和人群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不仅升高血LDL-C,而且还降低HDL-C,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氢化植物油(如起酥油、人造奶油)及其制品(如酥皮糕点、人造奶油蛋糕、植脂末)、各类油炸油煎食品、高温精炼的植物油和反复煎炸的植物油。目前,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还很低,但还是推荐尽可能地减少氢化植物油及其制品的摄入,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

3.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研究证明,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TC和LDL-C水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单不饱和脂肪酸降脂效果更好。油酸是唯一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茶油、橄榄油、菜子油和坚果。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在亚油酸,葵花子油、玉米油和豆油中含量丰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自植物油的α-亚麻酸和鱼及鱼油中的EPA和DHA。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血脂和脂蛋白、血压、心脏功能、动脉顺应性、内分泌功能、血管反应性和心脏电生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并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EPA和DHA有较强的降血TG、升高HDL-C效果,对预防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

4.胆固醇:血TC主要来自膳食胆固醇和内源性合成的胆固醇。动物食品如肉、内脏、皮、脑、奶油和蛋黄是胆固醇主要的膳食来源。尽管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证据尚不完全一致,但是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升高血TC水平,因此应尽可能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蛋黄富含胆固醇,但蛋黄不含饱和脂肪酸。如果能很好控制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就不需要非常严格地限制蛋黄的摄入。研究显示,每天不超过1个蛋黄,对健康有益,但冠心病患者应减少摄入量。

(二)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植物油脂和植物性食物中,例如米糠油、玉米油、芝麻油、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及谷物。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植物甾醇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清TC,每日摄入1.5-2.4

g的植物甾醇可减少膳食中胆固醇吸收30%- 60%,平均降低血液LDL-C水平10%-11%。200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健康声称(

Health Claims)“每日最少摄人量为1.3 g的植物甾醇酯(或0.8 g游离甾醇)作为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膳食的一部分,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危险。

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批准植物甾醇为新资源食品,包括植物甾烷醇酯,摄人量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