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饮食抗癌论之三——瓜果飘香,蔬菜时尚

王三虎
王三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西安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瓜果蔬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也常常具有防病治病,防癌抗癌功效。在今天开讲瓜果飘香蔬菜时尚以前,我想讲一个故事。

孤竹国的国君墨胎初看到战乱将至、殷商将亡,自己年迈体衰,难以应付动荡局面,便对长子伯夷、二子公望、三子叔齐明示,立诏传位叔齐。墨胎初驾崩后,众臣民要按先君遗诏立叔齐为君。可是叔齐却说:“伯兄在先,我怎能立国为君呢?”伯夷坚辞不受,尊父命应立叔齐为君。二人互让不就,众臣左右为难。于是伯夷偷偷离去,叔齐跟随。伯夷、叔齐逃离孤竹国后正值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朝,建立周朝。四方诸侯纷纷响应,归顺周朝。伯夷叔齐获悉这些情况后,立志不吃周朝土地上长出的粮食。兄弟二人上首阳山采摘蕨菜充饥。有妇人对夷齐兄弟说道:“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这样一个传说,却引来后世不少争论,其中就牵扯到实物与药物。

蕨菜,甘,寒,滑,“去暴热,利水道”,陈藏器“多食消阳气,令人多睡,弱人脚。四皓食芝而寿,夷齐食蕨而夭,固非良物。”李时珍“蕨之无益,以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四皓采芝而心逸,夷齐采蕨而心忧,其寿其夭,于蕨何与焉?陈公之言,可谓迂哉。然饥人频死,赖蕨延活,又不无济世之功。”

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比如上述蕨菜,用得对,用得合适就是菜,就是药,用得不对,用得太过就是毒。现在饭店的蕨菜,在大鱼大肉面前显得尤为可贵,荤素互补嘛。蕨根粉也很好吃。如果,整天吃蕨菜,谁也受不了。这就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年生冷伤脾的瓜果,现在只显香甜可口,当年吃糠咽菜的无奈,已经演变为健康流行的时尚。

当然,瓜果蔬菜,一般都有偏性,我们就以寒性﹑热性和平性做个大的分别,具体物品则且听下回分解了。

寒性类

西瓜,《本草经集注》称寒瓜,《食物本草》称“天生白虎汤”,可见是含量类果蔬之首了。一般而言,西瓜味甘性寒,能清热除烦,解暑生津,利尿。用于暑热烦躁,热盛伤津,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恶性肿瘤患者热毒炽盛者,不愧为价廉易得的食疗佳品。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延寿书》上在讲到西瓜的时候说出了南北方人体质的差异,“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至霍乱,冷病终身也”。李时珍也说出了度的问题“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很有意思的是,西瓜一定就是寒性凉性吗?不一定。瓜农都知道,西瓜吃的多了上火,眼烂﹑口疮不一而足,为什么呢?难道“天生白虎汤”药性反转了吗。这实际上有一个品种问题在内,我们家乡有一句话:“三白西瓜利核桃,吃了就向茅房跑”,说的就是三白西瓜才是西瓜中的寒凉代表,而随着培植技术的提高,西瓜的含糖量越来越多,甜味大了,寒性减了,甚至还能助湿生热。所以《本草药性大全》就说西瓜“熟者性温不寒。”看来,若要清火泄热还是要选三白西瓜或者不太甜的不太熟的。或者,直接用西瓜皮好了。西瓜皮的清热,解渴,利尿之功,远胜于西瓜,甚至,按照《得配本草》的说法“伤瓜者,即以其皮煎服。”而《串雅内编》用西瓜皮﹑砂仁﹑独头蒜炮制而成粉末治疗的“气臌﹑水臌”大约已包括了肝癌等导致的恶性腹水在内了。

甜瓜,虽然香甜可口,性寒,也有“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之功,但利少弊多,不宜多食,本草书中用于治疗者少,讲副作用者比比皆是。生痰生疮,泄利败牌,消损阳气等等。尤其是肿瘤患者不宜,即《食疗本草》所谓:“动宿冷病,癥癖之人不可食。”当然,它的“利大小肠”也就是滑肠之功不是正可以治疗习惯性便秘嘛。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在某种意义上说,冬瓜虽然不像西瓜甘甜可口,但却具有更多的药用价值。因为冬瓜“可升可降,阴中阳也”(《要药分剂》),所以能“治十种水气,浮肿喘满”。(《杨氏家藏方》冬瓜丸),还能与黄连相伍治疗消渴(糖尿病),甚至外用“治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散热毒气。”(《本草衍义》)。

冬瓜子的药用价值更为突出,在《神农本草经》中称白瓜子,是最早的美容药物,“令人悦泽,好颜色”,《肘后方》用白瓜子、桃花、白杨皮为末内服“悦泽面容”,并强调欲白加瓜子,欲红加桃花。《日华子本草》用之“去皮肤风,剥皯,润肌肤”。而《千金要方》苇茎汤,则补充了《金匮要略》治疗肺痈也就是肺癌合并感染的方药不足,其中重用冬瓜子,清热排脓。

节瓜,乃冬瓜中一种小者,“一节生一瓜,得水气最多”,广东、广西普遍栽培。“功同冬瓜,而无冷利之患,甘淡益胃,长于下气消水。”(《本草求原》)

黄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水,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黄瓜可能有诱生干扰素作用,结合古籍介绍治疗“水病肚胀至四肢肿”,我常推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食用黄瓜,一举两得。

丝瓜,性凉,有去风化痰,凉血解毒之功。《医学入门》谓“治疗男妇一切恶疮”,原因是风为百病之长,也是形成肿瘤的重要因素,丝瓜之去风尤其适应于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采药书》“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此之谓也。丝瓜的提取物有诱生干扰素作用,可能是其药理作用的一个方面。丝瓜子的细胞毒作用,“可抑制蛋白质合成,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可抑制其对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摄取”,还能使小鼠淋巴肉瘤细胞减少。

梨,味甘,微酸,性凉。清肺化痰,生津止咳。主治热病烦躁,肺燥咳嗽,消渴等。历史上有两则医话故事都是被前医判死刑,遇明医嘱吃梨而痊愈的。《温病条辨》的五汁饮,就是用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我在柳州,就地取材,常用上方以鱼腥草根汁代芦根汁,甘蔗汁代替麦冬汁筑诚信五汁饮治疗肺癌阴虚热燥,口干痰粘,舌红无苔者。而《圣济总录》“治反胃转食,药物不下”,实际上就是胃癌晚期了,取“大雪梨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内,湿纸包四五重,煨熟食之,”还是寒热并用之意。看来梨的药理作用还是蛮大的,正因此有些医家很是对梨耿耿于怀,讲其好处的少,言其弊端者不厌其烦。李时珍非常公允,他说:“别录著梨,止言其害,不著气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寒,用药皆是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

芒果,味甘、酸,性凉。被认为是吉祥之果。在印度被称为“爱情之果”、“希望之果”、“百果之王”。富含维生素A、C,养阴益胃,健脾生津,止呕止咳。《食性本草》“主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说明有通利血脉之功。现代发现芒果还有预防流感和抗癌的功用。

莼菜,味甘,性凉。体软柔滑,常做汤或伴食。有败火祛毒,清心除烦,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防治癌症、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对莼菜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各名其是。我还是觉得下面这两种意见较为可靠,其一,好菜一碟,没那么玄乎。《调疾饮食辨》:“陈藏器、孟诜皆言不堪食陈说至云食之多死,未免过情。且张翰因秋风起而思莼泸,则必为吴中常食之物,岂遂害人至死乎”。其二,药力明显。《本草汇言》:“凉胃疗疸,散热痹,解丹石药毒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

热性类

平性类

南瓜,味甘,性平。解毒消肿,能治肺痈。《滇南本草》谓其:“横行经络,分利小便”,《滇南本草图说》谓其:“补中气而宽利”,《食物考》谓其:“开胃益气”,而多大本草书籍均予非议,甚至“百病人皆忌之。”此等非议,想非空穴来风,可能与南瓜产量大,饥年当成充饥主食,“瓜菜代”的主角,所以人们“谈瓜色变”,过激之言在所难免。但是,在没有弄清楚以前,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还是避而远之为妙。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