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瘢痕的种类和分期

苏晓利
苏晓利

副主任医师 烧伤整形科

邯郸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一、瘢痕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常见的有一下几种。

(一) 表浅性瘢痕(扁平瘢痕) 损伤累及真皮浅层,愈合后外表稍异于正常皮肤,表面粗糙、有色沉,无功能障碍,不需特殊处理。

(二) 增生性瘢痕(增殖性瘢痕、肥厚性瘢痕、隆起性瘢痕) 损伤累及真皮深层,愈合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瘢痕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部分可发生皲裂及溃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三期。关节部位可发生挛缩,造成功能障碍的,又常称为挛缩性瘢痕。蹼状挛缩瘢痕是挛缩性瘢痕的一种。

(三)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纤维组织肿瘤,其发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前胸、上颈部、耳朵、肩部、上臂等易发。瘢痕边缘明显突出于其基底界限之外,持续性生长,有时像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又称蟹足肿。

(四) 凹陷性瘢痕 瘢痕组织在体表造成凹陷畸形,除了线状瘢痕或皮下脂肪缺损造成的凹陷外,还包括肌肉、骨组织的缺损造成的凹陷。

(五) 萎缩性瘢痕(不稳定瘢痕) 多见于头皮及颅骨电烧伤后、较大面积 = 3 * ROMAN III°烧伤或慢性溃疡未经植皮自行愈合后。瘢痕组织质地硬,与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骨及关节等紧密粘连,局部血运差,表皮薄,不能耐受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

(六) 瘢痕癌变 多发生于不稳定性瘢痕,尤其是瘢痕破溃、经久不愈时。也可发生于放射线溃疡、慢性窦道瘢痕组织。中老年人多见,好发于下肢。病程缓慢,多局限而不发生扩散转移。

二、瘢痕分期

瘢痕的形成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结果。浅Ⅱ°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多可“恢复原貌”;深Ⅱ°以上损伤难以实现“完全恢复”。瘢痕程度受年龄、部位、损伤程度、治疗手段以及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增生期

创面愈合后1~3个月内开始出现瘢痕增生,6个月左右达到高峰。瘢痕高出周边正常皮肤,呈鲜红到暗红色不等,表面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质地硬、弹性差。伴有瘙痒甚至刺痛,夜间尤甚。如表面反复出现皲裂、溃疡,增生期将明显延长。

(二)成熟期

一般在创面愈合后6~12个月内,瘢痕进入成熟期,通常需经历6~24个月不等,少数可达数年。瘢痕厚度逐渐变薄,颜色逐渐变暗、接近正常皮肤,充血消退,质地逐渐软化但仍较正常皮肤硬,弹性有所恢复,瘙痒、刺痛明显减轻。

三、瘢痕检查内容

1. 瘢痕部位、数目、形态(条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面积),病损范围(与瘢痕疙瘩鉴别)

2. 瘢痕厚度:可分为很薄、薄、稍厚、厚、明显增厚

3. 瘢痕颜色:深红、紫红、紫色、褐色,淡紫色、淡褐色,与周围皮肤颜色近似,表面是否有扩张的毛细血管。

4. 表面有无皲裂、溃疡、窦道及隐窝等

5. 瘢痕质地:可分为很软、软、稍硬、硬、坚硬或起水疱等类型。

6. 畸形状态、关节活动度。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