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2013年国际荨麻疹指南更新要点

刘军连
刘军连

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科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第九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德国Marcus Maurer教授讲述了国际荨麻疹指南2013年的更新和修订。

他指出,指南更新中最重要的是治疗流程的变化,目前推荐三步法。如果单纯通过消除病因和加重因素而无法消除症状的话,标准剂量的第二代非镇静H1抗组胺药(SgAH)应为一线治疗;但“虽然指南推荐第二代非镇静H1抗组胺药为首选治疗,但其有效率不足50%。”Maurer教授说。

如果治疗2周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剂量应当增加至4倍;若治疗没有效果,第三步使用奥马珠单抗、环孢素A和孟鲁司特。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Maurer认为,对于没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风团,或没有风团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应考虑进行鉴别诊断。反复出现风团的患者,只有在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荨麻疹性血管炎后,才能诊断慢性荨麻疹。例如,有无全身不适、骨关节疼痛或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当考虑冷吡啉相关周期性综合征或施尼茨勒综合征,如果风团持续超过24小时,就可能存在荨麻疹性血管炎,此时应当考虑活检诊断血管炎。

指南不推荐对急性荨麻疹做病因学诊断,因为“急性荨麻疹可自行缓解,医生能够从病史中获得一些原因,如急性感染、药物或食用特殊的食品。”Maurer教授说。对于严重或长期的慢性荨麻疹,则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检查。但只有在怀疑过敏时,才需要考虑诊断学试验,以帮助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他介绍,给慢性荨麻疹患者做检查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其次是根据患者的病史,做自身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或慢性感染有关的检查。如果怀疑寒冷诱发的荨麻疹,可做皮肤激发试验。

此外,指南强调患者病史而非检查来荨麻疹类型,如寒冷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迟发压力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等,这表明,通常不需进行广泛检查来查明潜在病因。

Maurer教授推荐使用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和血管性水肿生活质量量表监测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此来评估疾病的活动状态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