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孩子早知道预兆

李恩耀
李恩耀

副主任医师 小儿康复科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一.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定义:

对于什么时间诊断脑性瘫痪才算早期诊断,目前各国学者意见尚未统一。有学者认为,在出生0~6个月(或9个月)内诊断者为早期诊断。其中在出生0~3个月诊断者为超早期诊断。河南省中医院小儿脑病康复科李恩耀

(一).42天以前的临床表现:

1.哭闹:新生儿期即有易哭闹、哭声尖不易安慰表现。或者是从不哭闹。

2.笑:42天的小婴儿能够对着人脸露出笑容,但无笑声。若表情呆板,家长从未见孩子笑过即应警惕。

3.睡眠障碍:(1)睡眠明显减少(少于20小时,甚至少于15小时);或者很难入睡,有的孩子抱着才睡,放下就醒或闹。(2)睡眠过多:精神反应差,持续睡眠状态,不易唤醒。

4.喂养困难:吃奶慢、少、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奶困难常伴有口角溢乳现象,易呛奶。

5.易惊、抽搐、打挺(严重的可表现为角弓反张或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或活动少过于安静。

6.异常姿势:头后仰、双手拇指内收双拳紧握、不能平卧。

7.肌张力异常:(1)肌张力升高:四肢硬,换尿布或穿衣困难。(2)肌张力过低:四肢松软。

8.反应差:响声反应差,不会追听、追视红球。

(二).1~3个月脑瘫的婴儿的临床表现:

此阶段的脑性瘫痪患儿表现为不注视、响声反应差不会追视。头围小(小于40cm),头不稳定,左右摇动,难以立抱,俯卧位不能抬头甚至臀高头低位。拇指内收,手紧握拳,不易张开。肌张力低下或增强,表现为全身发软,呈非对称性姿势;或全身发硬,扶立时躯干硬性伸展或双下肢不支持体重。

(三).4~5个月脑瘫婴儿的临床表现:

此阶段的脑性瘫痪患儿表现为不注意看人,不追着眼前的物体看,眼睛不灵活。表情淡漠、呆板,逗时无反应,不会笑。有的患儿动作缓慢,不会翻身,俯卧位迨头达不到90度。患儿拇指仍内收、握拳,手不张开,前臂旋前,见到物体时手不伸出去抓物或只用一只手抓物。身体逐渐变硬,扶站时骨盆前倾、尖足、双下肢交叉现象。

(四).6~7个月的脑瘫婴儿临床表现:

此阶段的脑性瘫痪患儿不会伸手抓物,见不到小儿用手抓物后再用两手将抓到手中的物体送入口中的手、口、眼相互协调的姿势。患儿的两侧肢体常呈非对称性姿势,翻身困难。俯卧位抬头时,不能充分伸展躯干和四肢,用肘关节支持前臂外展困难。患儿可出现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可出现伸展套叉的剪刀状姿势或呈足尖站立姿势。有的患儿上肢肌张力增高,手握拳呈僵硬状态,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入袖口等。

(五).8~12个月的脑瘫婴儿临床表现:

此阶段的脑性瘫痪患儿不会坐或坐不稳,爬行困难。因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患儿难以独站。当将患儿垂直抱起时,可见其两下肢伸直,两腿交叉呈剪刀样;若将患儿放在地面上,可见足跟悬空,而足尖着地。有的患儿两上肢肘关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肢向内、向后旋转伸展,拇指内收,其余四指紧紧握住拇指,不能做对指运动,很难做精细的手指捏、抓物体的动作。

二.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难度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婴儿早期运动由皮质下中枢控制,受反射支配,自发运动大部分受原始反射影响,此时脑组织虽然受到损伤,但症状多不明显。所以除病因明显,症状较典型者外,一般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出生3个月以内的超早期诊断更加困难。常需受过专业培训的专门医师认真地检查才能作出慎重的诊断。此外,大多数家长对脑性瘫痪这种疾病认识不足,即使早期出现了症状,也往往不被家长注意。有些家长受某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早期发现了自己的孩子比同龄儿运动发育落后,但想当然地认为过一段时间或长大了就会达到正常,而不去医院检查,等到孩子1~2岁以后症状明显了才到医院就诊,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