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徐清榜
徐清榜

主治医师 疼痛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适应症:

-丛集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治疗后残余前额部头痛。-非典型面痛分布在上颌神经区域的疼痛。-其他头面部疼痛:定位不清的头面部疼痛伴有副交感神经受累表现的疼痛;头面部肿瘤引起的头面部疼痛等。--- 主要是针对上述头痛患者口服药物效果欠佳或者不能口服药物可选择此种治疗方式。 禁忌症:-出血体质或伴有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感染或深部感染。-影像定位不清。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局部血肿。-感染。-上颌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 1.诊断性阻滞:射频治疗是一种热效应下的毁损(破坏性)治疗,治疗前特别强调诊断性阻滞有效才可实施。诊断性阻滞的方法:1 、同射频穿刺方法相同(见操作),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1ml;2、鼻腔内粘膜阻滞法:用1%的卡因或4%的利多卡因液,棉签浸透后插入患侧鼻腔达中鼻甲水平,并向患侧抵紧棉签约30秒钟,观察患者疼痛减轻情况,持续时间,如用药后疼痛缓解后疼痛又有反复,说明诊断性阻滞有效,可以考虑行射频治疗。 2.蝶腭神经节的作用机制: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此有三个神经节,感觉根来自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副交感根来源于面神经,交感根则由起自颈内动脉丛及岩深神经的纤维组成。由蝶腭神经节发出的纤维是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以及自该节通过的感觉和交感神经纤维,并组成眼眶神经、后上鼻神经、腭神经及咽神经等支,分布于眼眶、泪腺、鼻腔、蝶窦、上颌窦以及口腔上腭、上牙龈,咽部等处的粘膜。其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针对头痛部位的神经支配作射频消融或脉冲射频调理以达到治疗作用。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