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经颅磁刺激(来源于百度)

王永龙
王永龙

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太原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经颅磁刺激

1.发展史

2.技术分类

1.发展史

2.技术分类

概述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并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实现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虚拟地损毁大脑探索脑功能及高级认知功能。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发展史

1985年,Barker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率领研究小组成立英国磁刺激公司。

198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

1992年,美国公司推出了第一台rTMS。

2005年,华中依杰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制出中国第一台rTMS.

2006年,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相继启动了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病业务;

2008年,依瑞德公司开发出了频率可以达到100HZ的磁刺激仪

2010年,北京市科委牵头正式成立世界首个“经颅磁刺激临床治疗精神障碍规范”研究课题;

技术分类

根据TMS刺激脉冲不同,可以将TMS分为三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 (sTMS)、双脉冲TMS (pTMS)以及重复性TMS(rTMS) 。sTMS由手动控制无节律脉冲输出,也可以激发多个刺激,但是刺激间隔较长(例如10 秒) ,多用于常规电生理检查。pTMS以极短的间隔在同一个刺激部位连续给予两个不同强度的刺激,或者在两个不同的部位应用两个刺激仪(又称作double-coil TMS , dTMS) ,多用于研究神经的易化和抑制作用。rTMS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则需要设备在同一个刺激部位给出慢节律低频或快节律高频rTMS。

技术原理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用于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

高频率、高强度rTMS,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导致刺激部位神经异常兴奋,低频刺激的作用则相反,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对rTMS 刺激的局部神经通过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对多部位功能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病人的大脑功能状况,需用不同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线圈方向来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应用领域

目前经颅磁刺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国内的经颅磁刺激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品,特别是依瑞德公司研发的“惰性液态冷却系统”的出现,是经颅磁刺激技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使此项技术能够真正的实现长时间连续工作,使其在临床能够广泛使用。在神经心理科、康复科、儿科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临床诊断

TMS作为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与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结合新开辟的检查项目有:

(1)运动诱发电位(MEP)是刺激运动皮质在靶肌记录到的肌肉运动复合电位;检查运动神经从皮质到肌肉的传递、传导通路的整体同步性和完整性。

(2)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3)运动阈值(MT),是指在靶肌记录到大于20uV MEP时最小头部磁刺激强度。反应中枢运动神经兴奋性。

(4)成对刺激和皮质间的抑制和易化(ICI/ICF )

(5)中枢静息期(CSP)

精神心理科的应用

TMS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其中对抑郁症的治疗在美国已经通过FDA的认证,治愈率为20%,治疗有效率可以高达100%。在国内广州脑科医院、湖南脑科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北大六院等各大精神病医院都开展了相关治疗,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的应用

在脊髓损伤、帕金森病(PD)、癫痫、脑卒中后康复、外周神经康复、神经性疼痛等有不错的效果。是无创伤治疗和康复领域的少有的设备。

其他领域

除了我们现有的应用之外,TMS独特的技术优势,使的在科研及成瘾戒毒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空间。

目前的科研课题有:TMS与情绪、疲劳、麻醉药物、认知研究、躯体感觉皮层、毒品、成瘾性等。

扩展阅读:

1

经颅磁刺激技术论坛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