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局部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进展

韩洪玉
韩洪玉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

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局部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进展

A 型肉毒毒素( BTXA) 作用于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即突触处,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即化学去神经作

用。近年来肌内注射A 型肉毒毒素降低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并广泛用于临床,但用药剂量及注射位点的定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每块肌肉的注射剂量及总剂量由靶肌的大小及痉挛程度决定,药物剂量个体化,每块肌肉治疗剂量40 ~ 100 U; 每次总量< 500 U。杨远滨等用肌构筑学原理决定肌群中每块肌肉的药物剂量及注射点数。根据中国人屈腕肌构筑学分析,尺侧腕屈肌是前臂肌群中横切面积最大的一块肌肉,也是力量最大的一块肌肉并有将腕置于尺偏的趋向,而桡侧腕屈肌无论面积和重量均远低于尺侧腕屈肌,故将尺侧腕屈肌的注射剂量高于桡侧腕屈肌30%,注射点多1 ~ 2 个。中国人腓肠肌内侧头的肌重和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外侧头的1. 46 倍和1. 66 倍,比目鱼肌的生理横切面积是腓肠肌的1. 4 倍,据此,腓肠肌内侧头剂量高于外侧头20%,注射点多2 个,而比目鱼肌的剂量高于腓肠肌20%,注射点多2 个。注射总量不超过500 U。结果显示,应用肌构筑学原理确定肌群之间肉毒毒素注射剂量分配及位点数较经验性确定的方法对痉挛的缓解效果更好,特别在腕屈肌。定位技术方面: 兰月等用反向牵拉指压法定位。由助手将患者上肢肢体摆放成屈肘、屈腕位,选择痉挛肌肉最为突出的部位用记号笔标记进针位点,根据患者肌群大小,每肌群注射10 ~ 15 个位点。郭非等在肌电图引导下,对前臂和手部的深层肌肉注射辅助定位。沈建红通过超声实时显示靶肌被动运动时的收缩动态变化而确认靶肌,超声测量靶肌横截面积、长度,估计靶肌体积,确定注射点数及注射剂量。杨远滨超声+ 电刺激定位,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以往常规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缓解肌张力的效果好,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总之,无论哪种定位技术肌注A 型肉毒毒素对偏瘫肢体的痉挛治疗均安全有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