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对出血性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的评价

夏敏敏
夏敏敏

主治医师 中医康复科

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表面肌电对卒中后踝关节功能的评价

表面肌电图( sEMG) 是从肌肉表面记录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一维时间序列信号。与针式肌电图(NEMG) 相比, sEMG 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 但探测空间较大, 重复性较好。脑卒中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及康复效果评价是目前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 一直使用的肌力分级评定和肌肉痉挛度评定等方法, 由于检测效度的主观性, 检测结果难以精确定量以及检测仪器昂贵等而受到质疑和限制。而sEMG 信号的振幅、频率等特征的特异性变化取决于运动单位募集和同步化等中枢控制因素以及肌肉兴奋传导速度等外周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些因素与脑卒中偏瘫状态机体中枢神经控制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故采用sEMC 信号分析技术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控制机制、患肢肌肉痉挛度评价以及康复疗效评价等, 近年来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 就短时肌肉活动的sEMG 信号活动而言, 与健肢肌肉相比, 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在静息状态下的均方根值( RMS) 明显增高,患侧下肢股外肌RMS 明显降低; 而在对抗重力缩条件下, 无论上肢还是下肢肌肉的RMS 均明显低于健侧。

另有研究, 通过表面肌电图测定了不同恢复阶段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在踝背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iEMG( 积分肌电值) 和协同收缩率, 表明恢复后期的偏瘫患者踝背屈主动肌的收缩功能, 以及对拮抗肌协同收缩的控制能力明显好于恢复前期的偏瘫患者, 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协同收缩率与脑卒中偏瘫不同恢复阶段的关系。sEMG 作为一种简便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在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评价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