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过敏日专题6-过敏须重视,莫入误区

李晓鸾
李晓鸾

副主任医师 变态反应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过敏,发病率太高了,据统计仅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即达10-20%,过敏性哮喘在高发地区占人口的10%,15-20%的人曾患荨麻疹,过敏性婴儿湿疹的发生率达10%以上……以至于被习以为常。但是过敏的发生却“不守规矩”,过敏是否发生、程度如何是不法预测的,根据以往的过敏经历往往导致误导,突然出现的严重发作使人措手不及,重时危及生命。尽管过敏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很多很多,过敏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过敏知识还是没有得到很好普及。我所接触的患者中常见的认识误区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误区1过敏不是病:病,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英文为dis-ease,即不舒适。过敏,学术界称为变态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主要发生在环境-宿主界面(也就是体表器官),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喘息;可表现为眼痒、结膜充血、眼睑肿胀;也可表现为皮疹;还可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等。过敏当然是生物体不健康的现象,是病,而且是一类病,慢性病,全身性疾病。

误区2过敏不用治:过敏,发病率实在太高了,竟是司空见惯。孩子吃海鲜后起了起饭片了,过几天就好;有人早晨一起就连打喷嚏,一会儿就好;有人到春天眼就痒,春天过去就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其实是这样的:机体免疫系统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表现是遇到过敏原刺激就发病,离开过敏原刺激后即缓解,常给人留下“好了”的假象;在某一时间段内往往某一器官发病,或者以某一器官发病为主,误导人们以为局部疾病而忽视系统治疗;另外还可一段时间内某一器官发病,另一时间段内则换成另一器官发病,这是“过敏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体现,却让人们以为原病“好了”而终止治疗。而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是过敏的过敏原越来越多,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误区3过敏不能治:有人认为过敏是体质问题,不能治。但是过敏发病也是有条件的,第一要素在人,特异体质的人;第二要素是过敏原的存在;第三还须要特异体质的人反复暴露于特异性过敏原中被致敏,再次遇到该过敏原才发病。因此说控制了以上的条件,过敏就能治。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对过敏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四位一体”综合治疗,该方案包括正确诊断和避免接触变应原、适当的对症治疗控制炎症和缓解临床症状、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改善病人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及不断对病人进行管理教育,不仅治疗现有疾病,并且有望阻止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

误区4过敏不急治:过敏是慢性疾病,但是治疗须及早。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因此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某一时间段内可以表现为一个器官发病,也可以是一个器官为主的多个器官发病。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在婴幼儿期患过湿疹,幼年期有荨麻疹,再后来过敏性鼻炎,再后来出现哮喘。也有的是儿童时期患哮喘,成年后又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总之,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是过敏原越来越多,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治疗越复杂,效果也越差。尽早规范治疗不仅治疗现有疾病,并且有望阻止自然进程的进展。

误区5症状消失终止治疗:还得重复,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过敏症状的出现条件需已被致敏的机体遭遇过敏原暴露且达到一定的阈值,没有症状并不全是安全的,好比水库的水位超过了警戒线没有漫过堤坝之前也没有“发水”的现象。过敏是慢性病,治疗应是长期、持续、规范的综合治疗。过早终止治疗是没有完全形成“耐受”的免疫系统功能容易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再次“敏感”,是症状复发的常见原因。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