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夏日炎炎,防治足癣(脚气)正当时

王大见
王大见

主治医师 皮肤科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随着气温回升,夏天即将来临,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在湿热的环境下,真菌大量的繁殖,传播。足癣俗称“脚气”指的是发生在指趾、掌跖部位的复发性水疱、角化脱屑性损害,伴有瘙痒。多由毛癣菌属(红色毛癣菌多见)和表皮癣菌属引起。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城市高于农村,长时间穿不透气胶鞋的职业如环卫工人、军人中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此外,足癣的高发病率还与足部的解剖特点有关,足部汗腺丰富、无皮脂腺使皮肤表面呈偏碱性利于真菌生长,而足底部厚厚的角质层也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一些真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的特殊结构,这些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具传染致病能力。

许多人认为足癣不能治,说是排毒的通道;其实不然,临床上见到许多患者由于延误治疗,导致股癣、丹毒、感染、灰指甲的发生,同时传染到家人。夏天是足癣的高发季节,要抓紧时间治愈。

足癣可分为: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掌心、指侧或趾间、足底、足侧缘可见针头至绿豆大的深在性小水疱,疱壁紧张、内容清澈,小水疱自行干燥后脱屑形成环形损害,伴有瘙痒。

2、角化型

较常见。手掌、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角质弥漫性增厚,中心纹理加深,皮肤粗糙、脱屑、无汗。冬季常发生皲裂,伴有疼痛

3、浸渍糜烂型:又称间擦型常发生于足3、4趾间和4、5趾间,趾间皮肤浸渍发白,擦去浸渍的表皮可见红色糜烂面,甚至裂隙、渗液,常继发细菌感染有臭味。奇痒难忍,常因搔抓引起足背红肿疼痛,形成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

治疗:

1、外用药(浅部真菌病)

咪唑类:克霉唑、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

丙烯胺类:萘替芬、布替萘芬、特比萘芬。

传统抗真菌药:水杨酸、苯甲酸、硫磺、碘。

其他:制霉菌素、环吡酮胺

2、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头癣、甲癣、顽固难治的体、股癣和手、足癣及深部真菌病)

灰黄霉素:头癣、股癣、足癣、体癣首选药。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广谱,疗效高,毒副作用小,适于各种皮肤真菌感染

氟康唑: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注意肝功。

预防:

足癣的预防很关键。消除真菌滋生的环境,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就可以有效预防足癣。

1. 保持脚的清洁与干燥:沐浴时用肥皂将脚清洗干净后擦干。白天上班穿易吸汗的纯棉或棉毛混纺的袜子,尽量穿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鞋。勤洗脚,勤洗鞋袜,保持鞋内的通风干燥。足部多汗者可用滑石粉或其他粉剂保持足部干燥。在足癣治愈后,要经常在脚和鞋内使用抗真菌散剂,以防复发。

2.感染源的处理:患病期间,棉袜穿后用热水煮沸15分钟后再清洗,鞋垫要换新,不要抓搔患处皮肤,接触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避免传染手或身体其它部位。

3.防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拖鞋、浴巾、面盆、脚盆等;浴室地面保持清洁干净,不使用公共拖鞋。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