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气虚血瘀的科学内涵

陈博
陈博

主治医师 中医科

浙江衢化医院

三级乙等
极速问诊

摘自2017-11-17中国中医药报

北京大学医学部 韩晶岩

血栓阻塞血管后血管收缩,或动脉硬化阻塞血管后,下游的血管和周围组织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氧气和营养成分减少、ATP合成酶相关蛋白低表达、ATP的降价增加,导致ATP含量的降低。ATP含量的降低不仅可引起细胞骨架的降解,还可以影响细胞功能,如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和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等。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导致血行速度的降低,可引起瘀血。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血浆白蛋白和水液的漏出增加,引起微血管周围水肿。血管再通后,作为ATP降解产物的次黄嘌呤在次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在再供应氧气、水、营养物质的参与下,产生负氧阴离子,引发熟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理论中的气包含了经肺吸入的氧气、经胃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以及生成的ATP。血管阻塞后,下游的缺氧、缺营养成分、ATP减少的状态属于气虚的范畴。由于气虚导致的心功能降低、血行速度低下,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属于气虚血瘀;由气虚导致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外漏属于气虚不摄血。补气活血是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的有效治疗方法,补气固摄是中医治疗气虚不固摄的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研究补气活血复方中药制剂芪参益气滴丸及其主要成分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和心脏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作用,研究了补气固摄的复方中药制剂生脉散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血浆白蛋白外漏的改善作用,分析了气虚血瘀的发生机理和补气活血中药的作用原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休克过程中的血浆白蛋白外漏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韩晶岩)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