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瘙痒和针灸之间的关系

李启芳
李启芳

主任医师 疼痛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1.1 定义

针灸(来源于拉丁文的“针”,“刺激”和“刺”)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沿着“经络”针刺皮肤上某些特定的穴位。传统上认为,针灸的治疗作用基于能量流,但新的病理生理数据已给予了更好的解释。

1.2病理生理

1.2.1 传统认识

针灸作为一门古老的技术,仅仅是中医学的一部分。首先对它的解释是基于哲学,而不是科学。能量主要是沿着人体表面的线路全天循行,这些线路称之为“经络”。人体(犹如宇宙)由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所构成,即阴和阳。人体健康需要阴阳之间保持平衡。阴或阳的偏盛会导致疾病,而针灸能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另外许多其他的概念对了解中医学和针灸学也是必要的,如气机的升降出入,经脉气血的循环流注,五行和六气等。

每条经脉分别隶属于一脏或一腑(或某种功能),十二正经分别隶属于:肺脏、大肠、胃、脾-胰腺、心脏、小肠、膀胱、肾脏、心包、三焦、胆囊和肝脏。浅表经络是这些主要经络(十二正经)在皮肤的投影。这就是针刺皮肤穴位能治疗脏腑病症的原因。这些穴位是被精确定义的可以按压的区域。

没有专门隶属于“皮肤”这个器官的经脉。皮肤被描述成人体的表面(中医又称为“表”)。皮肤病学(皮肤科)是外科学(外科)中的一部分。瘙痒症与阴偏盛有关。某些腧穴可以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针灸穴位的选择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曲池穴,由于它具有祛除风邪的作用,常被用于伴有瘙痒的皮肤病患者。但是没有特定的某个穴位可以针对性地治疗瘙痒或任何疾病或症状。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原则来进行选穴。

1.2.2现代认识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数据可能有助于我们对针灸作用的了解。针灸穴位是可用手指点压法按压的小面积区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