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中风治疗难点与解决措施1

周海纯
周海纯

主治医师 针灸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中风治疗难点与解决措施

中风治疗的主要难点:

1、部分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语言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

2、中风后遗留神经功能的障碍,致残率高。

3、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缺乏统一的有效治疗方案。

4、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大部分老年人长期患病,甚至卧床,躯干肌肉力量差,难以练习加强。

应用策略与思路:

1、针对“部分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临床现状,我们使用了“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项针疗法”,其中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是于致顺教授根据古人记载和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出了“针场”假说。并根据“针场”理论,提出了新的头穴分区和刺激方法---“于氏头针”。该法将头部划分为7个治疗区,即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颞区及项区,在上述相应刺激区,采用丛刺(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长留针(6~8小时左右)、间断捻针(留针期间捻转1~2次)的方法。目前,于氏头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对中风病的治疗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项针治疗延髓麻痹主要根据中医针灸“近部取穴”的理论,将腧穴解剖基础研究与临床经验相结合,提出治疗延髓麻痹的新穴,同时对原有腧穴的针刺深度、方向作出调整。确立主穴和配穴后通过试验证明其疗效机理。其中“针刺项颈部腧穴治疗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课题经过多年的临床与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找到了治疗真性延髓麻痹的有效针刺方案,增加了延髓麻痹这一顽疾的治疗方法,完善了针灸治疗学理论,填补了疑难神经疾病治疗领域的不足,发挥了中医药尤其是针灸方法在现代医疗领域的独特作用。

2、针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缺乏统一的有效治疗方案”这一临床现状,我们使用了“良肢位电体针”疗法,其内容是对于偏瘫患者的针刺,我们结合康复良肢位的理念,让患者针灸时取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体位,即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下面用充气支具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下肢充气支具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挤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这样有利于预防和控制患者异常模式的出现。

3、针对“中风后遗留神经功能的障碍,致残率高”这一临床现状,我们使用了“针康法”疗法,针康法是采用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的针康法,是对头穴丛刺法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突出体现了中风动态治疗方法的优势,将针灸治疗学与神经康复学有机结合,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倡导早期康复,最大程度地降低中风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抑制病人的异常恢复模式,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为中风的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针对“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大部分老年人长期患病,甚至卧床,躯干肌肉力量差,难以练习加强”这一临床现状,我们使用了“调督走罐法”疗法。调督走罐法原理是中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腰背机能差,肌张力高,以至于好多下肢肌力应该能站立行走的患者无法站立,故我们应用后背部走罐的方法来增强躯干肌的肌力,缓解张力,以助于患者站立行走,提高其生活能力。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