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戴紫登
戴紫登

主治医师 肛肠科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

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见附件)。

1、疾病诊断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1)湿热下注: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

2、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三大常规;

2、凝血功能检查;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肝肾功能;

5、血糖;

6、电解质检查;

7、心电图;

8、胸部X线片;

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

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俞穴麻醉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3、必要时输血。

4、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8天。

1、腰俞穴麻醉或鞍麻术后返回病房暂禁饮食6小时后,开始进食流食、流食,进而恢复至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易上火之品)。

2、术后第二天伤口换药,中药熏洗(具体药物见附件);

3、辨证运用中药制剂;

4、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生长良好,肛门肿痛流脓症状消失。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任何因素导致的未能按临床路径履行流程的病例,包括患者在认知与知情同意/签名时不同意者,均作为变异情况。

二、肛瘘临床路径表单:略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