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高尿酸血症

开花玲
开花玲

肛肠科

庆阳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一、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正常人体内尿酸池的尿酸,平均为1200mg,每天产生750mg,约2/3经肾脏清除,1/3由肠道排出体外。尿酸大部分是以游离尿酸钠盐形式由肾脏排出的,少部分尿酸可被破坏,主要是分泌人肠道的尿酸被细菌分解为尿囊素(allantoin)和二氧化碳。

1、尿酸对血管、血压的影响:血清高尿酸水平可刺激肾素分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导致血压增高。尿酸还可激活血小板5-羟色胺、ADP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而加速脂质沉积,同时还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正常时尿酸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很低,当发生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微结晶容易析出而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内膜炎症反应,触发动脉粥样硬化。

高尿酸还可通过胰岛素抵抗而致血循环中内皮素增高,而内皮素又可致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2、血压对尿酸代谢的影响:高血压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组织缺氧,抑制离子交换转运系统,使肾小管分泌尿酸被抑制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同时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灌注不足,促发良性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小管因缺氧而导致乳酸生成增加,而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抑制作用,使尿酸排除减少,造成尿酸潴留,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高血压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发生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增高的胰岛素可影响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升高。

高血压患者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功能障碍,多见微量白蛋白尿,这与血尿酸增高有明显相关;有时血尿酸升高可视为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早期表现。伴有严重肾脏和全身血管损害者,血尿酸增高更为显著;家族性高尿酸血症肾病者,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先于尿酸代谢失常的出现。

另外,高血压患者往往采用利尿剂,特别是与噻嗪类和袢利尿剂治疗,导致血容量减少,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增加。

多项研究证实,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加。尿酸每增加50umol/L,心血管死亡危险增加14%。多项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417umol/L(7mg/dl)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应对:

1、高血压伴有无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

临床上以治疗高血压为主,选用药物时兼顾尿酸水平。

1)、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从而使血管松弛,阻力减小,血压降低,降压疗效明显。同时一些研究显示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首选之一。许多患有高血压病的老人往往伴有骨折疏松,需要补钙,这时补钙与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有无矛盾呢?其实钙剂与钙离子拮抗剂不矛盾。实际上,这两种药物虽然作用相反,但联合使用时,其作用非但不会相互抵消,而且能相互促进。骨质疏松主要是钙代谢障碍疾病,在甲状旁腺(PTH) 水平上升和骨钙素(BGP)水平下降情况下,产生了钙搬家情况,血钙向骨钙转化环节受阻,骨形成作用远远低于骨流失,从而产生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减弱等骨质疏松症状,体循环中的钙可沉积在动脉内壁中,还诱发动脉钙化与骨质增生等异常钙化疾病的发生。

补钙是为了调整钙离子代谢,纠正负钙平衡,防止体内的钙代谢紊乱和骨钙丢失,同时避免钙盐异常沉积在血管、软组织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细胞膜上有专门的钙离子通道,正常情况下,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这种浓度梯度的维持主要靠的是钙离子通道。一旦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调控失灵,大量钙离子就会进入细胞内,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就会升高,甚至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钙离子拮抗剂可通过拮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从而减少血管的收缩。适当正确地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能及时关闭钙离子通道,阻断钙离子的非正常内流。由此可见,钙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均能起到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两者同服并不矛盾。

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服用钙剂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补充钙剂能抵消高盐膳食对自发性高血压的致高血压作用,这可能与钙剂可防止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升高有关。

2)、 ACEI及ARB; 可直接拮抗血清高尿酸水平促进的肾素分泌,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作用,保护肾功能,减少尿微量蛋白尿,具有良好的降压和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有些ARB(如氯沙坦)还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但也有人指出,使用ACEI后,肾脏总血流量是减少的,会影响血尿酸的排泄。

3)、利尿剂;是非常纠结的一类,一方面,利尿剂具有非常良好的降压疗效和药物经济学,降低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尿剂几乎均可升高尿酸,增加肾脏尿酸盐沉积等不良作用。即使是袢利尿剂,也有可能因尿酸的急剧变化导致高血压患者痛风风险增加。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对需要服用利尿剂而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但实际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相当高,有些地区可达17%,而其中发生痛风者只占少部分,约10-20%之间,因此,除非当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当患者血压难以控制时,还是可以应用利尿剂。血尿酸升高不是利尿剂使用的绝对禁忌症。

4)、倍他受体阻滞剂:倍他受体阻滞剂具有个体性,有些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对尿酸的影响作用较小,一般不会使血尿酸升高;而有些药物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等可能阻碍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的作用较为明显。但利尿剂与倍他受体阻滞剂合用会对尿酸代谢产生较大不利,应避免联用。

2、高血压伴有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

此时治疗应重视对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避免使用具有升高尿酸作用的利尿剂,如噻嗪类等,合理应用倍他受体阻滞剂。

同时在选用抗痛风发作的药物时,有必要考虑到该药物对血压的影响。治疗痛风发作时常常需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NSAID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COX),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COX-1有调节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肾血流量和肾功能的作用,被抑制后,COX-1减少,除了出现最常见的胃肠道副作用以外,还使得外周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于是降压药的作用降低。抗高血压药与NSAID合用, NSAID可阻断噻嗪类、襻性利尿剂、α-和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的抗高血压作用,在老年人、黑人及低肾素活性的高血压病人中这种危险性最大。但未见与中枢作用的α-受体激动剂或钙拮抗剂相互作用的报告。同时降压药的选择上应选用钙拮抗剂并调整其他降压药的用量。

阿司匹林是COX-1的高选择性抑制药,对血压有影响,同类还有吲哚美辛,舒林酸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西乐葆(塞来昔布)、乐松、美洛昔康等是 COX-1低选择性抑制药,对血压影响较小。阿司匹林尽管可升高血清肌酐水平、血清尿酸浓度,但有时作为心血管病的防治药物难以停用,使用时可检测肾功能,尤其在于利尿剂合用时,可多饮水,碱化尿液。

3、高血压伴有高尿酸时的降尿酸治疗:

有研究显示:早期降尿酸治疗,可延缓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当男性尿酸>420umol/L、女性>360umol/L时,需要治疗,控制目标为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